上半年業績不及預期,華潤集團旗下綜合性醫療上市公司華潤醫療股價暴跌。
8月4日,華潤醫療低開7%后持續下殺,最低跌至3.70港元,最大跌幅超16%。截至收盤,華潤醫療的跌幅為15.58%,總市值跌至48.50億港元。
上半年業績預降
華潤醫療股價大跌,主要受中期業績預計下降影響。
8月4日,華潤醫療在港交所公告,公司預計,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六個月,公司擁有人應占利潤將同比下降20%至25%。若剔除從燕化IOT(投資—運營—移交)協議中收到的一筆約2.1億元的一次性收益(包含管理費和供應鏈損失賠償款項)及相關企業所得稅,公司擁有人應占利潤預計同比下降55%至60%。
公司表示,利潤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醫保次均費用的降低導致旗下醫療機構的經營利潤下滑,以及公司逐步退出IOT業務,使得該部分的利潤貢獻減少。公司計劃在2025年下半年繼續優化收入結構,提升管理效率,控制成本,以提高經營效益。
據公司官網資料,華潤醫療控股有限公司(簡稱“華潤醫療”)是資本市場規模領先的綜合性醫療上市公司,是華潤集團全資子公司——華潤健康集團的唯一上市平臺。現有醫療機構105家,其中三級醫院13家,二級醫院22家,運營床位數合計20000余張。據公司官網信息不完全統計,公司醫院業務覆蓋10個省(區、市),其中三甲醫院至少有9家,包括撫礦總醫院、阜新礦總醫院、本鋼總醫院、鐵煤總醫院、廣東三九腦科醫院、淮北礦工總醫院、北京市健宮醫院、華潤武鋼總醫院和萍礦總醫院。
實際上,2024年公司醫院業務收入已出現下滑勢頭。據公司2024年報,2024年,公司醫院業務分部營業額為91.85億元,同比下降2.4%。其中,人次指標均實現增長,門診人次增長1.3%,住院人次增長1.0%;受醫保控費影響,門診和住院次均收入分別下降2.4%和4.3%。
醫院股業績普遍不佳
除了華潤醫療外,醫院股今年上半年的業績普遍不佳。
A股上市公司國際醫學7月14日晚間披露業績預告,預計2025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0.1億元至20.5億元;歸母凈利潤虧損1.6億元至1.7億元。
國際醫學表示,報告期內,公司受市場波動、集采、DRG支付政策改革等行業動態調整影響,營業收入同比下降。公司在采取調整業務結構,實施降本增效等措施逐步改善經營成效,但營業收入總規模尚未能覆蓋運營成本和期間費用。
此外,創新醫療預計今年上半年業績同比延續虧損;皓宸醫療也預計上半年業績將出現虧損。
2024年7月,國家醫保局發布《關于印發按病組和病種分值付費2.0版分組方案并深入推進相關工作的通知》,確保2025年起各統籌地區統一使用分組版本,提高支付方式改革工作的規范性、統一性。
醫保支付方式是醫保經辦機構向醫療機構支付費用的具體方式,包括按項目付費、按病種付費、按床日付費等,按病組(DRG)和病種分值(DIP)支付方式主要是通過對疾病診療進行分組或折算分值,進行“打包”付費。
據國家醫保局醫藥服務管理司司長黃心宇介紹,DRG/DIP付費2.0版分組方案對落地執行、醫保費用結算清算以及醫保醫療協同改革等提出要求。
浙商證券當時發布研究報告指出,本次DRG2.0版本這些變化旨在進一步優化醫保支付方式,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和效率,同時減輕醫療機構的負擔,為患者提供更好的保障。新的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推動醫藥行業從“以藥養醫”向“以質取勝”轉變,激勵醫藥企業提高產品質量和創新能力,從而提升盈利能力。特別是DRG2.0版本通過特例單議機制和除外支付機制等,支持醫療機構使用新藥、新技術,對創新藥械在入院渠道和門檻方面進行支持和傾斜,或將增加院內市場使用量和醫生處方意愿,進一步促進醫療技術的發展和創新。此外,DRG/DIP付費模式推廣將促使醫療機構更加注重疾病的臨床治療和管理,并尋求更高效的治療方法,對企業在信息化管理能力,成本控制等方面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
中信證券當時也表示,預計DRG/DIP全面落地之后,醫院往往更加注重病例組合指數(CMI,與疾病復雜程度及醫院獲得的醫保基金相關),優勢科室將成為醫院的核心競爭力,加之藥耗、檢查的比例降低趨勢明確,醫療服務的價值將得到體現。優秀的民營連鎖醫院在精細運營的基礎上,往往深耕在某一領域,或者擁有優勢臨床科室,更加契合DRG/DIP的改革方向,競爭優勢明顯。
校對:廖勝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