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已成為麥當勞在全球餐廳數量增長最快的市場。2017年8月,中信資本聯合體賦能本土化發展,麥當勞中國步入金拱門時代。八年來,麥當勞中國餐廳數量增長了3倍,總數突破7100家。”近日,麥當勞中國首席執行官張家茵在“金拱門八周年”媒體交流會上表示。
張家茵介紹,麥當勞中國當前拓店節奏穩健,年均新增約1000家門店,整體進展好于預期,計劃2028年達成萬店目標。作為布局全國的關鍵一步,今年年底前將完成寧夏、青海兩省區的市場進駐,實現對全國所有省級行政區的全覆蓋。
“目前,麥當勞中國每天新增2到3家門店。過去我們的優勢集中在一二線城市,現在正向三四線城市持續下沉。”張家茵表示,品牌將通過優化餐廳模式、調整產品策略與促銷方案,精準匹配當地消費者需求。
在張家茵看來,線下餐廳的便利性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我們持續拓展門店布局,尤其加快社區門店的擴張,同時布局24小時營業餐廳。即便在這個追求流量、注重到家服務的時代,線下餐廳的獨特價值依然顯著,這也是麥當勞中國加速開店的重要背景。”
張家茵還表示,八年間,麥當勞中國的數字化變革已深度重塑消費場景。數據顯示,目前90%的訂單通過手機或餐廳電子自助點餐機完成,超6000家餐廳已配備智能取餐柜。這種“自主化、無接觸”的服務模式,不僅提升了運營效率,更精準契合了消費者的新需求,成為品牌數字化轉型的標志性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麥當勞中國進入“金拱門時代”后,堅持“全球品牌+本地運營”模式,是其取得顯著成績的重要支撐。
“從全球品牌維度來看,進入‘金拱門’時代后,我們所經營管理的依舊是麥當勞業務。作為全球品牌,麥當勞本身具備一系列固有優勢,例如對食品安全的嚴苛把控、對供應鏈的高標準要求、在全球范圍內積累的供應鏈管理核心能力等。這些優勢已在中國市場得到有效復制與落地。”麥當勞中國首席影響官顧磊在交流會上表示。
另一方面,從本地運營維度來看,洞察本土消費者的真實需求是麥當勞中國快速發展的關鍵所在。
“我們以本土經營為核心,依托中國團隊的專業能力與高效響應速度,能夠更精準地捕捉消費者訴求并快速行動,這構成本土優勢。同時,我們在本土運營中積累的成功經驗,還能反向賦能麥當勞全球體系,例如CUBE餐廳設計風格,便起源于中國市場,并已成功推廣至麥當勞全球網絡。”顧磊稱,在供應商管理領域,麥當勞積極培育了一批中國本土供應商。這些供應商持續提升品質與標準,其生產的派、雞肉等產品已具備供應麥當勞全球系統的能力,為本土供應商拓展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供應鏈是麥當勞長期深耕的領域,過去五年間,品牌與供應商攜手投入超120億元,共同構建起麥鏈生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