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重點房企拿地金額排行榜出爐。
數據顯示,1—7月,百強房企拿地總額5783億元,同比增長34.3%,相比上月增幅小幅增長1個百分點。
從新增貨值來看,綠城中國、中海地產和保利發展位列前三。
業內人士指出,今年以來,熱點城市土拍熱度不減,多地塊刷新區域最高樓面價。短期來看,房企當下更加注重項目的安全性與盈利確定性,北上深杭等熱點城市核心地塊,憑借稀缺屬性預計仍將頻現高溢價成交,成為房企爭奪的焦點。
重點房企拿地總額同比增長34.3%
中指研究院的數據顯示,1—7月,百強房企拿地總額5783億元,同比增長34.3%,相比上月增幅小幅增長1個百分點。
從權益拿地金額來看,1—7月,中海地產以542億元排名第一,綠城中國以522億元位居第二,保利發展以424億元排名第三。
從新增貨值來看,1—7月,綠城中國以1116億元占據榜單第一,中海地產以935億元位列第二,保利發展以907億元位列第三。
其中,TOP10企業1—7月新增貨值總額6871億元,占TOP100企業的43.5%,TOP100企業新增貨值門檻為55億元。
從各城市群拿地金額來看,1—7月,長三角TOP10企業拿地金額1802億元,位居四大城市群之首,京津冀TOP10企業拿地金額894億元,位列第二;中西部TOP10企業拿地金額457億元,位居第三。
從重點城市拿地金額TOP10房企來看,央企、國企和地方國資仍是主力,民企僅在重點深耕區域補充土儲。招商蛇口在北京、上海、南京、成都等四個城市拿地金額均進入前十;建發房產在杭州、北京、蘇州和成都四個城市拿地金額進入前十,頭部企業聚焦核心城市加大力度補倉。濱江集團聚焦杭州,在杭州位列拿地金額第一;興耀房產集團在杭州、大華集團在上海增加土地儲備;嘉禾興地產進入成都拿地金額前十。
從全國住宅用地成交總價TOP10來看,7月高總價地塊主要集中在上海、杭州和深圳。入榜地塊中,上海有5宗入榜,總成交金額高達244億元;杭州和深圳各2宗入榜,總成交金額分別為46億元和45億元。其中,上海虹口區北外灘地區hk315-11地塊以總成交價65億元位列榜首。從拿地企業來看,高總價地塊拿地企業以央國企為主,2宗地為聯合拿地。
熱點城市土拍熱度不減
7月,核心城市優質地塊競爭依舊激烈。
一方面,企業競拍熱情高漲,數十輪競價爭奪優質地塊,如南京有地塊經過89輪競價成交,杭州拱墅區石橋單元地塊經過43輪競價成交。同時,部分地塊的競價也會觸發雙高雙競等限制條件。另一方面,拿地樓面價屢破紀錄,如上海徐匯區地塊以20萬元/平方米的成交樓面價刷新了上海乃至全國涉宅用地成交樓面價紀錄。
對于房企土拍爭奪激烈的原因,中指研究院企業研究總監劉水認為,一方面是由于企業均緊抓窗口期,通過核心城市優質地塊積極補倉;另一方面,今年以來,各地也積極釋放優質地塊乃至稀缺地塊吸引房企投資,如上海徐匯區地塊位于051街坊,是風貌別墅地塊,軌道交通便利,商業服務品質高,同時,也是衡復風貌區十年里的首宗新增住宅用地,其稀缺性也決定了競爭的激烈性。
劉水指出,從短期來看,房企當下更加注重項目的安全性與盈利確定性,北上深杭等熱點城市核心地塊,憑借稀缺屬性預計仍將頻現高溢價成交,成為房企爭奪的焦點。不過,房企仍需避免獲取高價地,防止因單價過高而為項目后續開發帶來挑戰。同時,產品力競爭升級,得房率提升、外立面材料升級成趨勢,倒逼房企提升設計能力,房企獲取地塊后如何打造“好房子”,也是對房企未來的一個考驗。
校對:冉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