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紅利、高股息主題基金密集發布“限購令”,涉及多只主動和指數產品。基金公司表示,此舉為保護基金份額持有人利益,保障基金平穩運作。
業內分析稱,防御性需求疊加低利率環境,高股息紅利資產依然是備受市場資金關注的避險港灣。因此相關基金獲得資金青睞,啟動限購以保持穩定運作。
紅利基金密集限購
7月29日,景順長城基金發布公告稱,旗下景順長城中證紅利低波動100ETF聯接自7月29日起,暫停500萬元以上的大額申購業務。
同日,天弘中證央企紅利50指數暫停機構投資者大額申購業務。平安港股通紅利優選混合也宣布,于7月29日至7月31日暫停500萬元以上的大額申購。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紅利基金近期密集限購,或是由于資金的踴躍申購。從最新披露的經濟運行數據來看,上半年整體經濟增長穩中向好,內生動能有所分化。國家統計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現在外部環境仍然復雜多變,內部結構性矛盾還沒有根本緩解,經濟運行的基礎還需要加固。在這一背景下,高股息紅利資產依然是備受市場資金關注的避險港灣。
從股債利差的視角來看,近期債市波動,接近4%的利差使得紅利類資產的配置需求進一步走高,對機構和個人投資者吸引力凸顯。因此,防御性需求疊加低利率環境,凸顯紅利資產“安全墊”屬性,資金密集涌入紅利基金。管理人啟動限購,旨在防范短期資金大量流入攤薄原有持有人收益,避免基金經理面臨資產配置壓力,維持投資組合穩定性。
“不過,有一些基金限購是為了分紅。”上述業內人士稱,限購公告發出后,部分紅利聯接基金緊接著發出了分紅公告。
紅利資產配置價值仍存
多重利好之下,市場多數觀點認為紅利資產配置價值仍存。
業內表示,新“國九條”等政策持續鼓勵和強化上市公司分紅要求,為紅利資產提供了較強政策支撐。后續,高質量分紅有望成為市場新生態,紅利吸引力有望“水漲船高”。
此外,今年以來,“聰明資金”一路“買買買”,截至6月底,南向資金凈流入超7000億港元,銀行、能源等紅利資產為配置重點,或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其價值。
東方紅資產管理表示,從截至2025年6月30日主要指數的股息率來看,港股通高股息指數的股息率達到7.96%,高于中證紅利指數5.57%的股息率水平,更顯著高于恒生指數(HSI)、滬深300指數和中證全指的股息率水平。在當前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只有1.65%左右的情況下,港股高股息資產的比較優勢愈發凸顯。
在美聯儲降息大勢所趨、國內貨幣政策“適度寬松”的背景下,資金有望繼續流入港股市場,港股紅利投資前景可期。
博時基金權益投資四部基金經理周龍認為,過去兩年紅利資產估值整體修復,市場風險偏好提升雖降低了其純避險需求,但恰恰證明了其價值規律的有效性。紅利不僅是一種選股標準,更可內化為一種投資思維——以守為攻,在防御中尋找進攻機會,在復雜中保持簡潔,于市場波動中維持自洽。投資者應將其融入自身框架,而非單純以股息率高低評判。
招商基金提醒道,投資者需注意的是,不同紅利指數在不同市場環境下表現可能存在顯著差異。2022—2024年市場下行期間,央國企紅利指數表現突出;而在市場反彈階段,紅利質量指數往往更具彈性。建議投資者根據自身風險偏好和投資目標進行多元化配置,避免過度集中于單一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