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萬華化學(600309)發布公告,公司福建工業園80萬噸/年MDI裝置、36萬噸/年TDI裝置、40萬噸/年PVC裝置及相關配套裝置停產檢修已經結束,恢復正常生產。
近期,行業龍頭接連遭遇不可抗力事件,使得全球TDI供應格局生變,備受市場關注。
據媒體報道,7月27日,三井化學株式會社位于日本大牟田工廠發生氯氣泄漏事故,裝置緊急停車。7月28日三井化學株式會社發布關于日本大牟田工廠氯氣泄漏事件的致歉說明。據悉,三井化學大牟田工廠原本擁有12萬噸/年TDI裝置,但在事故發生前剛剛完成檢修并將產能降低至5萬噸/年,目前該裝置為三井化學TDI的唯一生產基地。
據了解,自2023年日本東曹TDI裝置關停后,日本地區唯一仍在運營的TDI生產商僅剩三井化學。此前日本已因東曹退出TDI市場而高度依賴中國、韓國貨源。三井化學事故后,日本TDI產能繼續大降,供應缺口擴大,或將100%依賴進口。
而在早前的7月16日,德國化工巨頭科思創宣布,德國多爾馬根化工園區TDI等產品因火災導致電力供應和控制系統故障等因素遭遇不可抗力,導致年產30萬噸的TDI裝置也受到影響。
該事故成為點燃全球TDI市場的導火索,近期該產品價格連日走高。生意社監測數據顯示,截至7月22日,中國華東地區TDI現貨均價報15333元/噸,較月初上漲30.68%。
近年來,隨著全球TDI產能不斷增加,海外主要生產企業紛紛選擇減產或停產,TDI產能進一步向亞洲地區集中。
國內市場方面,萬華化學在2024年財報中披露,截至2024年年末,公司擁有TDI產能111萬噸/年,是全球最大的TDI供應商。同時,萬華福建第二套 33萬噸/年TDI項目于2025年5月份建成投產,屆時萬華TDI總產能將達到144萬噸/年。
此外,萬華化學間接持股企業巨力化學具備20萬噸/年的TDI產能;科思創位于上海的工廠具備31萬噸/年的TDI產能;巴斯夫位于上海的工廠具備16萬噸/年的TDI產能。滄州大化和甘肅銀光分別具備超過10萬噸/年的TDI產能規模。
海外TDI的缺口,拉動了我國TDI出口快速增長。數據顯示,2025年5月,中國TDI出口量達5.16萬噸,創單月歷史新高,同比增長98.45%;2025年6月出口TDI 4.8萬噸,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81.62%。
近期,A股相關板塊中,相關個股均有所表現,自7月16日以來,滄州大化股價累計上漲約24%,萬華化學上漲13%,華魯恒升上漲14%。
生意社研報認為,在國內TDI產能持續增長、歐美地區產能萎縮和關稅政策的刺激下,TDI出口市場訂單激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