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創投版圖中,陜西近年來異軍突起,已成為西部的創投高地。陜西省創業投資協會理事長盧道真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協會會員基金管理規模總計近千億元,同時陜西省創投市場正在形成“小而精、專而強”的區域差異化競爭力。
“在經歷2024年創投行業低潮以來,2025年,陜西創投市場顯現‘穩中提質’特征,投資頻率較上年度有所提升,早期投資占比持續攀升,單筆投資額以千萬元級為主,反映‘投早、投小、投科技’趨勢深化。”盧道真介紹,陜西創投的行業分布“硬科技”特征明顯,電子信息、裝備制造、材料化工位居前三,其中電子信息更是首度居首。
盧道真表示,目前陜西在光子、新能源等領域數億元級產業投資頻現,吸引了全國資本布局。他認為,未來,隨著“秦創原”三項改革推進及國資基金主導力增強,早期科創項目孵化與產業鏈補短板投資或成核心增長極,電子信息、新材料、航空航天等賽道有望持續領跑。
在陜西創投行業的這一輪“狂奔”中,陜西省創業投資協會同樣做了大量工作。據了解,陜西省創業投資協會成立22年來,始終扎根創投一線,構建了“1237”創投生態服務體系,致力于推動科技成果與金融資本高效對接,助力科技自立自強和產業轉型升級。協會年均舉辦超百場項目路演、資源對接及培訓活動,累計促成融資總額逾80億元。
陜西省創業投資協會構建“1+4+N”精準對接服務體系(1個高質量路演平臺、4大核心環節、N項科技服務),系統性打通“募投退”全鏈條。募資端,聯動陜西省高校開展“點對點”商業計劃書打磨及路演培訓,年均輔導超百個科研項目;投資端,以常態化路演為紐帶,通過實地盡調、產業鏈資源匹配及融資方案優化,促成項目與投資機構達成意向;退出端,聯合國資平臺設立專項并購基金,為硬科技項目提供產業化落地通道。目前,該模式已形成“輔導孵化—資本對接—產業落地”的全流程服務閉環。
“政策端,國資基金主導力持續增強,稅收激勵、專項基金等工具加速釋放紅利,重點引導資本投向光子、新能源等本地優勢領域;投資端,硬科技賽道包括電子信息、新材料及航空航天領域早期項目獲投率提升,單筆千萬級投資成主流;生態端則聚焦人工智能、高端裝備等陜西特色產業,通過創投大會、路演等機制,推動高校技術落地,孵化標桿項目并依托國資S基金、并購基金構建全周期退出保障,最終形成‘小而精、專而強’的區域差異化競爭力。”盧道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