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被觸及底線,將商議對美國開啟“報復性關稅”
當地時間7月20日,《華爾街日報》援引美國官員的話稱,特朗普將要求歐盟作出進一步讓步以達成協議,或對大多數歐洲商品征收大于或等于15%的基線關稅。
報道稱,這已經觸及歐盟的承受底線,此前一直主張協商的德國立場也轉向鷹派。歐盟將于本周開啟內部會談,商議對美國開啟“報復性關稅”。
最新轉變
所謂基線關稅,是指在特定貿易安排(如自由貿易協定、區域貿易協定等)中作為起始點或參照點的關稅水平。
基線關稅的消息無疑將進一步刺激到歐盟。此前,歐盟與美國談判的目標是爭取多數商品維持10%的關稅率,這對大多數歐盟國家來說已是艱難讓步。
長期以來,法國等歐盟國家一直敦促歐盟對美國采取更強硬的立場,而德國則鼓勵歐盟尋求與特朗普達成協議。而最新事態甚至促使德國轉變立場,一位了解情況的官員透露,這一轉變“促使柏林打開了報復之門”。
德國是歐洲最大的經濟體和最大的出口國。德國方面表示,將啟用帶有法律性質的反脅迫工具——反脅迫文書(ACI)對抗貿易戰,該文書賦予歐盟官員對美國科技公司征收新關稅、限制美國在歐洲投資、限制美國公司競標公共合同等權力。德國此前從未啟用過該工具。
歐盟成員國正在向歐盟官員施壓,如果歐盟無法在特朗普設定的最后期限8月1日之前達成協議,各成員國除了將對進口歐盟的美國商品征收報復性關稅以外,還將準備新措施來反擊美國公司。
“所有選項都擺在桌面上”,一位德國官員表示,目前尚有時間談判達成協議,但如果“美國要讓事情變糟糕,那事情最終就會變糟糕”。
根據歐盟的數據,每天有超過50億美元的商品和服務在美歐之間流動。
周旋已久
自特朗普年初上任以來,歐盟委員會負責貿易和經濟安全等事務的委員馬羅什·謝夫喬維奇已六次訪問華盛頓。他在7月9日表示,“我們(歐盟與美國)的談判將使歐盟免于更高的關稅。”
然而,3天后,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一封信,威脅將在8月1日開始對來自歐盟的商品征收30%的關稅,高于其4月份首次提出的20%。
上周,謝夫喬維奇再度前往華盛頓,試圖了解是否仍有可能達成協議,但現實不盡如人意。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謝夫喬維奇還被告知,美國對歐盟汽車行業的關稅預計將保持在目前25%的水平,藥品關稅可能達到100%。
此前,謝夫喬維奇還與美國貿易官員進行了多次通話,表示歐洲愿意降低關稅并購買價值數百億美元的美國能源產品和先進半導體,同樣沒取得任何實質性成果。
謝夫喬維奇在美受挫后,越來越多的歐盟成員國希望可以采取措施對抗貿易戰。歐盟早些時候起草了兩套關稅方案,前者針對美國出口歐盟的超過1000億美元的產品,從飛機到花生醬和威士忌均有涉及;第二個方案據歐盟官員表示“還在路上”,需要成員國正式簽署。如果情況嚴峻,兩個方案都可以迅速啟動。
預計歐盟官員將在本周召開會議,正式提出前述報復性關稅計劃。
焦點轉移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在20日表示,“我相信我們會達成協議”,并補充說當天早上已經與歐洲貿易談判代表進行了交談。
自4月2日宣布“解放日”以來,特朗普一再推遲關稅截止日期,但盧特尼克強調,8月1日是一個“硬性最后期限”。
不過,投資者已經對歐盟和美國之間的談判反復表現出疲憊。
7月18日,市場收盤漲跌互現,道指下跌0.3%,標普500指數收盤距歷史高點僅一步之遙,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則創下歷史新高。當周,道指下跌0.1%,為連續第二周下跌,標普500指數上漲0.5%,納斯達克指數上漲1.5%。
“一些投資者似乎對關稅升級的可能性并不在意”,美國SPI資產管理公司管理合伙人斯蒂芬·英尼斯在上周末的報告中寫道,“也許他們是對的——關稅已經成為背景雜音。”
與此同時,股市本周的焦點轉向企業經營狀況,這會進一步揭示特朗普迄今為止對經濟的影響。通用汽車、可口可樂、孩之寶、美泰等消費品公司以及谷歌母公司Alphabet、特斯拉、IBM、英特爾都將在本周公布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