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多地嘗試把招聘會搬進火車站,“下車找工作”“簡歷不出站”,依托交通樞紐優勢,崗位資源精準對接流動人群。這些車站有的來往列車經過勞務輸出省份,有的周邊園區密布、高校眾多,還有的在規劃時就是產城站一體布局……“追著客流設崗位”,企業的招聘需求如何滿足?求職者能否搭上“開往職場的列車”?記者在多地進行了探訪。
——編 者
北京——
瞄準企業需求招攬人才
記者 潘俊強
這幾天,吳有前在北京菜市口地區忙著到社區做推廣、辦活動、拓展客戶。
今年,吳有前從老家坐火車來北京找工作。在北京西站下車時,了解到車站在舉辦招聘會,來京就業直通車專場招聘“進站了”。
投了幾份簡歷后,他來到東方朗旭(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展位前,與公司總監郭順良聊起來。為招攬人才,郭順良早已歸納了公司打動應聘者的亮點,比如發展前景、職工待遇、市場潛力等。
深入溝通后,吳有前很快就辦理了入職手續。“隨著業務規模擴大,我們急需客戶服務類人才。”郭順良說,展位前不少人前來咨詢、投簡歷。
這次招聘會有近百家企業參與,提供市場策劃、景區運營、家政等一批崗位,不少是生產生活服務行業。求職者大多來自周邊省份,如河北、山西等地。
近年來,服務業成為北京經濟社會發展的引擎。2024年,全市服務業增加值4.2萬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85.3%。“根據行業需求實際,我們為來京求職人員提供了更多就業機會和便利。”北京市職業介紹服務中心主任杜陽說。
現場,人社部門為求職者和參會企業提供職業培訓、社會保險和人事檔案管理等政策咨詢服務。北京市重點站區管委會組織公益法律服務團設立專區,提供勞動合同簽訂、勞動權益保障等法律咨詢服務。
“招聘會很專業,服務很細心,當前公司有機農產品銷售業務正在擴張。”郭順良說,招聘會為企業發展帶來了新鮮力量。
浙江杭州——
產城站融合塑造吸引力
記者 竇 皓 黃 超
“到校外參加招聘會,場館往往比較偏,時間都在路上。沒想到這次招聘會辦在高鐵站。”東南大學2025屆碩士畢業生王云濤說。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舉辦人才交流大會的消息,讓想找對口企業的王云濤眼前一亮。“余杭新興產業發展勢頭好,去一趟總不虧。”帶上簡歷,買好車票,他一大早從南京直奔杭州。
還沒出站,便來到招聘會現場——
在杭州西站到達層,企業展位前的求職者絡繹不絕。上市企業、專精特新企業,200多家單位提供5000多個崗位,涉及新能源、計算機、機械等領域。
邊看邊咨詢,半天下來,王云濤簡歷投了幾家,當場面試。“可以與企業負責人面對面交流,這種體驗還是第一次。”王云濤說,他目前已經入職,崗位是研發工程師,工作地點就在杭州西站附近。
杭州西站周邊產業興旺、人才集聚——距未來科技城2公里,浙大校友企業總部經濟園3公里,良渚實驗室4公里……產城站融合,杭州西站像一座磁場,吸引了一批科創企業和科研平臺。
“有企業提出,能否直接在站里進行人才交流和商務洽談?這樣大家都方便。”余杭區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說,這次人才交流大會初步達成意向近萬人。在企業提議下,這樣的招聘會已舉辦多次,成功的背后有多方面因素。
配套設施上,站房兩側拉開的東西向站場區域,設有多個商業綜合體,匯聚了商業、辦公、會展等多種業態。
人才市場上,附近的余杭國際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擁有人力資源機構257家,從業人員1萬余人。
服務保障上,站內便民服務中心,可辦理高校畢業生人才落戶等業務;候車大廳的人才驛站,可提供休憩辦公服務;人才會客廳,青年交流活動正在進行……
最近,當地組織、人社部門及杭州西站樞紐管委會,正籌建高鐵站人才綜合服務臺,“面向硬科技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成為接下來人才服務的重點發力方向。
江西南昌——
用服務贏得求職者的心
記者 周 歡
達成就業意向203人,“洪城就業通”新增注冊用戶496人,政策咨詢1000余人次……一場“洪漂人才薈”招聘會在江西南昌西站舉行。翻看統計表,江西省南昌市就業創業服務中心就業服務科科長陳凱俊很有成就感。
“把人才留在南昌‘這一站’,不能僅靠支個攤、發傳單。”拿起南昌西站平面圖,陳凱俊談起了做好服務的攻略。
第一步,活動地點要選好。在南昌西站辦招聘會,看中的是人流量大、附近學校多。活動設在出站口地下通道,“平均每分鐘有上百人經過,而且空間大,不會擁擠。”他說,“日期選擇也有講究,比如,當晚有大型演唱會的話,會有一大撥年輕人從這里經過。”
第二步,供需對接很重要。留不留得下,要看人崗適配度,怎樣才能精準對接?
陳凱俊與同事提前謀劃。依據南昌制造業重點產業鏈現代化建設行動計劃,重點關注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幾個受就業市場歡迎的方向,有針對性地邀請企業。
江西人熊振超計劃在省內找工作,“剛到南昌西站,就收到出站層有招聘會的短信。”在現場轉了幾圈,他看中了一家大數據運營公司。現場投簡歷,3天后通過面試,如今他已經入職見習。
“工程師崗位再加幾個”“月薪提到7000元”……一些企業現場涂改起招聘海報。原來,陳凱俊密切關注崗位熱度,把收集到的求職者意見,直接反饋給企業。
第三步,服務做細、走心。招聘服務如何在細節上贏得年輕人的心?
招聘現場,有人臨時找不到簡歷。早有準備的陳凱俊上前支招,帶求職者到智慧服務體驗區,“可以下載‘洪城就業通’,自動生成標準化簡歷……”
此外,招聘現場還擺放了拌粉、白糖糕等地方美食,以及“洪城打卡地圖”等特色文創,免費取用。舉措雖小,背后是城市的溫度和攬才的態度。“看到這些,對南昌的好感油然而生。”熊振超說。
從“漂”到“留”,關鍵是送往職場“下一站”。當天,陳凱俊在工作筆記里分析:“先進制造業、數字經濟等企業展位客流多,以后要多請,南昌西站的招聘會可以繼續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