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科技企業眾多,今年新增境內上市公司排名全國第五。如何搶抓政策紅利,讓更多湖北科創“潛力股”進軍資本市場,實現“科技-資本-產業”的高水平循環?
6月26日,湖北舉辦首屆湖北科技創新與產業融合發展論壇。湖北省地方金融管理局總會計師吳韌強表示,湖北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企業數量眾多,累計儲備“金銀種子”企業1355家,要讓多層次資本市場“活水”澆灌上市后備企業全周期生長。
近年來,我國資本市場改革步伐不斷深化,從全面注冊制改革落地實施再到新“國九條”“1+N”政策體系、“科技十六條”“科創板八條”“北交所深改19條”“并購六條”、資本市場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等相關政策的密集出臺,資本市場政策紅利持續釋放、樞紐功能充分發揮,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導向明顯,A股IPO邁入從“數量擴張”向“質量提升”的戰略轉型期。
吳韌強介紹,當前,湖北已建成多層次資本市場挖掘儲備、多維培育、申報推進、上市對接的培育體系,構建了“價值發現-規范培育-融資對接-上市護航”全鏈條服務機制。
2021年~2023年,湖北連續三年新增上市和過審企業達到20家。2024年,在A股IPO持續收緊的情況下,湖北新增上市公司排名全國第6,境外上市家數為歷年來最多;今年新增境內上市公司排名全國第5,境外上市有望再攀高峰。
截至目前,湖北共有上市公司191家,其中境內153家,排名全國第10,境外38家。全省直接融資總額連續三年保持在8000億元上下高位運行,上市公司近八成實現盈利。區域性股權市場制度和業務創新試點持續深化,三四板對接型機制全面暢通,新三板、四板掛牌企業數均位居全國前列、中部首位。
為了讓更多的創新火種和隱形冠軍進入資本市場,湖北近日出臺了《新形勢下重塑企業掛牌上市服務體系實施方案》(下稱《方案》),給企業上市提供了更加清晰的導航和集成服務平臺。
湖北省上市工作指導中心有關負責人表示,新的服務體系引入大數據,建立后備上市企業數據庫,主動挖掘全省優質企業;針對不同發展階段、行業特性及融資需求的企業,提供“階梯式培育+定制化指導”組合服務;在企業成長過程中引入專業機構指導企業開展規范治理,前置化解掛牌上市障礙。
同時,湖北還相繼出臺了推動私募股權投資行業高質量發展21條措施,重構政府引導基金體系工作方案,打造了政府投資基金、國資基金和各類市場化基金協同發展的基金矩陣。吳韌強表示,這也為基金機構提供了更大、更廣闊的施展舞臺,讓投資機構能夠在湖北精準布局,投早、投小、投科技、投長期,伴隨企業成長壯大、互利共贏。
此外,受政策放松、資本市場回暖及行業變革驅動等因素影響,并購市場也呈顯著增長的態勢。天風證券副總裁趙曉光表示,2024年A股IPO節奏顯著放緩,全年僅100家企業上市,募資額675.53億元,同比分別下降68%和80%,創2014年以來新低。但與此同時,并購退出渠道快速崛起,去年全年并購退出案例960起,金額1440億元,同比增幅分別達25%和18%。政策層面,“并購六條”及地方配套措施亦推動上市公司并購重組案例增至2200余起。可見,在IPO節奏放緩時,并購也是科創企業躍入資本市場的新路徑。
《方案》提出,湖北要實現上市梯隊總量進位、結構優化、全域覆蓋、梯隊夯實、專板擴容五大目標。到2030年,湖北上市公司總數躋身全國第一方陣;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上市公司占比超50%;新三板掛牌企業實現市州縣全覆蓋;省級上市后備“金種子”“銀種子”企業達1500家,后備庫入庫企業2500家;區域性股權市場“專精特新”專板入板企業突破40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