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知名FOF私募博孚利資管及其兩位高管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督管理措施,因其在私募基金管理過程中將基金投資管理職責委托他人行使。
值得注意的是,行業的優勝劣汰正在加速,年內已有多家機構被處罰,其中不乏百億私募。截至2月11日,今年已有286家私募被協會注銷。隨著私募行業監管的日趨嚴格,合規經營已成為私募生存和發展的底線。
知名私募博孚利資管被罰
2月11日,廈門證監局發布《關于對廈門博孚利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何陽陽、蔡強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
經查,廈門博孚利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在開展私募基金業務中,存在將基金投資管理職責委托他人行使的情形,違反了《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762號,以下簡稱《私募條例》)第二十七條第一款的規定。
值得注意的是,博孚利資管的兩位高管也一并被罰。
廈門證監局認為,何陽陽作為博孚利時任總經理,蔡強作為公司時任合規風控負責人,未能勤勉履行相關職責與義務,對公司上述問題負有主要責任。
官網資料顯示,博孚利資管成立于2015年8月,于2015年9月正式登記為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實繳資本1000萬元,是一家通過量化策略配置模型與量化投資管理模型發行FOF基金的私募。
作為一家知名的私募FOF機構,博孚利資管的管理規模一度突破70億元,低波策略規模在10億元左右。其投研團隊15人,占總體公司成員近一半,每周平均15場左右私募管理人溝通會。
中基協的數據顯示,博孚利資管的管理規模為20億—50億元區間,信息最后更新時間為2024年10月18日,即其管理規模已經跌破50億元。
最終,廈門證監局決定對博孚利、何陽陽和蔡強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督管理措施,并根據《證券期貨市場誠信監督管理辦法》將相關情況記入誠信檔案。
年內286家私募被注銷
隨著私募行業的快速發展,合規風險日益突出,監管部門對私募基金的監管力度不斷加碼,行業的優勝劣汰持續加速。
中基協的數據顯示,截至2月11日,今年已有286家私募被協會注銷,其中220家被協會注銷,59家機構為主動注銷,7家因12個月無在管注銷。
更令人關注的是,私募基金的違規行為依然頻繁發生。據三方平臺統計,2024年,各地證監局針對私募違規行為開出近200張罰單,遠超2023年109張的罰單數量。
監管扶優限劣力度的升級,也意味著私募機構的合規管理壓力空前加大。
今年以來,已有多家機構被各地證監局處罰。2月6日,內蒙古證監局一口氣開出5張罰單,涉及內蒙古盛股股權投資基金、內蒙古光鋒基金、內蒙古中實資產等3家機構以及兩名相關責任人,主要是涉及內控以及侵占、挪用基金財產等問題。
此外,還有知名百億私募被罰。1月27日,中基協開出7張罰單,其中百億級私募機構平安財富理財管理有限公司因多項違規行為被暫停新產品備案6個月,同時被公開譴責,為所有市場參與者敲響了合規經營的警鐘。
平安財富存在三大違規行為,一是從事與私募基金管理相沖突或者無關的業務,二是未按照規定進行信息披露,三是部分產品募集完畢后未及時備案。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多地證監局對私募開展了現場檢查,檢查力度和細致程度較往年顯著提升,管理人以往未重視的合規漏洞均被處罰并被要求盡快整改。
博孚利資管等私募被罰的案例,也提醒了行業內其他私募機構,合規經營已不再是可選項,而是生存和發展的底線。隨著行業的不斷規范和監管的嚴格,未來的私募市場將更加注重合規經營與風險防范,任何疏忽大意都可能付出高昂代價。
校對:劉榕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