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一年多,碳酸鋰期貨漲破10萬元關口。
11月19日,碳酸鋰期貨主力合約2601低開高走,一度漲破10萬元/噸,創2024年6月以來新高。截至發稿,碳酸鋰期貨主力合約漲超5%,達9.93萬元/噸。
現貨方面,上海鋼聯最新數據顯示,11月19日,MMLC電池級碳酸鋰(早盤)均價報9.69萬元/噸,較前一工作日上漲2800元/噸。
碳酸鋰為主要鋰鹽產品之一,上游原材料主要包括鋰礦、鹽湖鹵水等。電池級碳酸鋰是鋰電池的重要原材料,主要用于磷酸鐵鋰、鈷酸鋰以及部分三元鋰類的鋰電池正極材料。
自2010年以來,鋰電行業經歷了兩輪較大的價格波動周期。第一輪波動在2015-2019年,碳酸鋰價格經歷了從4.2萬元/噸低點漲至18萬元/噸的高點,再跌至2019年底的4.8萬元/噸。期間,碳酸鋰峰值價格是最低點的4倍多。
2020年起,鋰電行業進入第二輪波動。碳酸鋰價格在2022年最高漲至近60萬元/噸,后經歷劇烈震蕩回落至6萬元/噸附近。
今年下半年以來,受供給端不確定性持續影響,疊加下游儲能、動力電池需求大幅增長,碳酸鋰價格持續攀升。
富寶資訊鋰產業分析師汪霏菲向界面新聞表示,近期碳酸鋰價格上漲的驅動因素主要在于:寧德時代(300750.SZ)宜春枧下窩礦短期內難以復產與供需結構持續收緊。
近日,江西省自然資源廳礦業權管理處對江西省宜豐縣圳口里-奉新縣枧下窩礦(已動用未有償處置資源量)采礦權出讓收益評估報告、評估報告主要參數表、承諾書進行了公示。
混沌天成研究院研報指出,評估報告公示表示枧下窩采礦證申請程序正在進行,但從目前公布的程序節點,整體復產時間較預期預計會偏晚,考慮文件公示期10個工作日,以及采礦證審批約20個工作日,復產時間預計不早于12月中下旬。
汪霏菲指出,從基本面看,碳酸鋰社會總庫存自9月以來一直延續去庫的平穩態勢。富寶資訊供應端數據顯示,11月鋰鹽廠產量預計小幅增長1.4%,但漲幅較上月收窄,產量增速放緩。
與此同時,下游需求面表現良好,尤其在磷酸鐵鋰市場。根據富寶資訊數據,10月國內磷酸鐵鋰產量環比增長約16.4%,預計11月產量環比增速在9.9%左右。
上海鋼聯新能源事業部李嘉寧也向界面新聞指出,年底需求端維持旺季態勢,碳酸鋰耗用量逐月環增,導致供給端出現缺口,國內碳酸鋰每個月預計去庫1萬多噸。
市場對于明年的需求預期也頗為樂觀,部分甚至認為強勢的基本面有望延續到明年全年。
“整體看,市場供需結構持續收緊,去庫狀態或延續至年底。”汪霏菲稱。
碳酸鋰需求面好轉的主要原因,是下游電芯廠訂單大增。
動力電池方面,新能源汽車購置稅減免將于2026年退坡,這一政策切換的確定性預期,掀起一波年末的購車熱潮。使得上游動力電池需求集中性釋放。
工信部數據顯示,1-10月,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301.5萬輛和1294.3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3.1%和32.7%。
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數據,同期國內動力電池累計裝車量578 GWh,同比增長42.4%。
儲能電池方面,受全球政策波動、技術迭代等因素影響,業內甚至一度出現了“缺芯潮”現象。
據CESA儲能應用分會產業數據庫統計,1-10月,國內新型儲能新增裝機94.81GWh,同比增長46.31%;中國企業新增儲能出海訂單達267GWh,同比增長145.6%,已遠超去年全年。
贛鋒鋰業董事長李良彬11月16日進行的“第十屆動力電池應用國際峰會(CBIS2025)”上表示,此前預計全球碳酸鋰需求在145萬噸,但由于下半年需求增長,預計全年需求數據更新到155萬噸。
他同時預測,明年碳酸鋰需求會增長30%,需求達到190萬噸,供應能力經過評估后增長25萬噸左右,供需基本平衡,碳酸鋰價格有探漲空間。“如果明年需求增速超過30%,甚至達到40%,短期內供應無法平衡,價格可能會突破15萬元/噸甚至20萬元/噸。”
展望后市,汪霏菲指出,短期內,當前基本面對價格形成一定底部支撐,但需重點關注上游企業套保動態、市場心態回歸理性和多頭獲利了結等多方信息,或對價格形成頂部制約,帶來回調風險。
中長期看,需持續跟進江西鋰礦的實際復產節奏,以及復產政策落地時的實際執行力度,供應恢復將進一步抑制價格上行空間;此外,下游需求能否持續吸收上游供應增量,將是價格穩住的底部支撐。
李嘉寧則表示,碳酸鋰價格短期波動巨大,漲幅已經超出了產業端大多數人的預期,下游采購方在當下對于價格的接受程度有限,散單采購不積極。當下的價格拐點或將取決于下游何時能夠開始大規模補庫采買。
據李嘉寧預計,2026年,碳酸鋰價格區間預計在8萬-12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