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務部印發了《關于拓展綠色貿易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在全球氣候治理形勢深刻演變、國際貿易規則加速重構的背景下,作為我國在綠色貿易領域出臺的首份專項政策文件,《實施意見》為我國國際貿易的綠色低碳轉型系統擘畫了頂層設計與實踐路徑。
這不僅是推動外貿穩量提質的重要舉措,更彰顯了我國作為負責任大國,引領全球環境治理、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決心與擔當。《實施意見》的核心要義,在于緊扣“綠色”這一時代命題,推動一場從理念到實踐、從產業到規則、從參與到引領的深刻變革。
順勢而為:
為何綠色貿易是當下必由之路
發展綠色貿易,是我國在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內在要求,是建設美麗中國、實現“雙碳”目標、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必由之路,更是在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中,立足自身高質量發展需求作出的主動戰略抉擇。
綠色貿易不僅是外貿結構的簡單升級,更是一個關鍵抓手,旨在通過將綠色理念深度融入外貿全鏈條,從而倒逼國內產業結構實現系統性優化,推動外貿發展實現從要素驅動、規模擴張到創新驅動、綠色低碳的根本性轉變。《實施意見》的戰略意圖,正是要將綠色發展的理念,有效轉化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與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
從國際環境看,以“綠色”為核心的國際貿易規則體系正在加速演進。以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為代表的綠色貿易措施,對全球供應鏈的既有格局和準入門檻產生深遠影響,對我國部分優勢產業的國際競爭力造成現實挑戰。
然而,危中有機,這場全球性的綠色變革也催生了前景廣闊的綠色技術、產品與服務市場,為我國在新能源、節能環保等領域的既有產業優勢轉化為貿易新動能創造了重要契機。主動順應趨勢、積極謀劃布局,不僅是鞏固國際貿易基本盤的現實需求,更是我國在新一輪全球產業競爭中贏得主動、擴大優勢的戰略選擇。
夯實基礎:
科學界定綠色內涵 明確轉型方向
長期以來,“綠色”在貿易領域是一個相對寬泛的概念,缺乏統一、明確的界定。《實施意見》通過一系列具體部署,為綠色貿易賦予了科學、系統、可操作的新內涵,推動其從理念倡議向可測量、可管理、可認證的科學體系轉變。更為重要的是,《實施意見》避免了將綠色貿易簡單等同于低碳貿易的片面傾向,倡導建立一個更為系統的綠色理念:既強調低碳減排的核心地位,也將資源循環、環境友好與能源效率等維度納入綜合考量。
這種立體多元的綠色定義,為我國產業轉型指明了更具包容性和前瞻性的方向。在此框架下,產業轉型的任務不再是單點突破,而是系統性的全鏈條升級。這意味著,要基于生命周期思想,通過綠色設計、清潔生產、綠色物流、資源循環等系統性手段,將降低碳足跡與環境足跡的要求深度嵌入產品和服務的全流程、全鏈條。這一轉變要求以可再生能源替代、碳足跡核算與標識、綠色包裝與運輸、再制造與再生資源利用等為關鍵抓手,著力形成一套可衡量、可比較、可互認的綠色供給能力,從而精準響應乃至引領全球市場對環境友好與氣候友好產品的系統性需求。
著眼長遠:
從規則適應到規則共建 掌握發展主動權
如果說科學定義“綠色”是基礎,那么構建與之匹配的規則體系則是關乎未來發展主動權的戰略關鍵。《實施意見》對此釋放了明確的信號,我國必須建立自主、開放、與國際接軌的標準體系,并積極主動地參與乃至引領國際規則的制定。這標志著我國在全球綠色貿易發展中,正戰略性地從被動的“規則適應者”向積極的“規則共建者”乃至未來的“規則引領者”轉變。這一轉變既是應對國際形勢變化的必要舉措,也是樹立我國全球貿易話語權的主動作為。
為實現這一目標,《實施意見》明確了內外聯動、多軌并行的策略。支持國內機構參與綠色低碳相關國際標準制修訂,鼓勵企業將自身先進實踐貢獻為國際方案,推動國際社會更加客觀認識中國的產業實際和綠色轉型成效。更重要的是,要在聯合國、亞太經合組織等多邊及區域性框架下,加強綠色低碳發展議題交流,參與全球綠色貿易規則磋商,提出中國倡議,推動建立更加包容、公平的國際綠色貿易規則。通過積極參與和引領國際貿易規則重塑,為我國綠色產品開拓國際市場、促進全球貿易公正合理創造制度環境。
強化保障:
構建系統性政策支持體系 激發企業轉型動力
《實施意見》致力于構建多維度、協同聯動的綜合性政策支持體系,通過市場化手段與精準的政策引導相結合,激勵并賦能企業投身綠色轉型。鼓勵金融機構依據產品碳足跡、碳標識等結果豐富金融產品,并引導出口信用保險機構優化對綠色低碳產品的承保服務。這意味著,企業在綠色轉型上的投入將有望直接轉化為更低的融資成本、更強的風險保障能力和更廣闊的市場認可度,從而將環境效益內化為經濟效益。
為確保宏觀政策有效傳導至微觀主體,實現激勵信號公平、高效落地,必須構建堅實可靠的底層支撐體系。碳足跡核算作為該體系的關鍵抓手之一,在《實施意見》中被多次強調,其核心作用在于為評估企業的低碳績效提供科學、統一且可量化的依據,使企業的低碳轉型貢獻能夠被準確識別與客觀衡量。這一量化結果,可為綠色金融、綠色認證、市場采信等激勵措施的實施奠定數據基礎,有助于推動政策資源向真正踐行低碳發展的經營主體集聚,從而將低碳效益持續轉化為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與市場競爭優勢。值得一提的是,未來應該考慮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把更多的“綠色”維度納入這一體系中,補充環境足跡作為新的抓手,不僅鼓勵企業的低碳轉型,也從更全面的范圍激勵更為深刻的綠色轉型。
《實施意見》為我國外貿行業在百年變局中開辟新賽道、構筑新優勢指明了方向。通過科學定義“綠色”、積極主導“規則”和系統強化“保障”,我國正致力于將綠色發展從外部成本約束,轉變為驅動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價值源泉和構筑國際競爭新優勢的核心動力。隨著《實施意見》的深入落實,一個更具韌性、更富活力、更可持續的國際貿易新格局必將加速形成,為建設貿易強國和引領全球綠色低碳轉型提供堅實支撐。
(作者單位:清華大學環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