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深圳多項創新產品屢屢點燃海外市場熱情。
在素有“科技創新界奧斯卡”之稱的美國《時代》周刊2025年度最佳發明榜單上,中國獲獎產品中近七成來自深圳,突出展現深圳“智造”的硬核實力。
無獨有偶,在第27屆高交會上,深圳再次成為全球科技視野的焦點。
從3D打印機到人形機器人,從華為昇騰384超節點到心臟類器官,一批具有科技競爭力的產品與技術集中亮相,再次表明深圳被譽為“中國硅谷”與“南方科技中心”的獨特地位,進一步印證了這座城市在全球創新版圖中的崛起。
科技產品密集涌現
今年的高交會展館內,機器人成為展會頂流。在戴盟機器人展臺,一款搭載新一代傳感器的兩指夾爪,能輕松伸入水中并準確抓取貝殼,隨后將其取出放置于指定位置,這是戴盟今年帶來的新一代視觸覺傳感器首次在高交會展出。
戴盟機器人有關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搭載在手指指尖的傳感器是靈巧手操作的關鍵技術,這款視觸覺傳感器系列,可分辨水果軟硬程度、輕捏蛋殼不碎,產品發布兩個月內即完成全球千片級量產,銷往歐美等地區。
除了機器人的場景落地亮相,當前AI算力正成為全球計算生態的重要力量,此前在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被譽為“鎮館之寶”的昇騰384超節點在高交會現場首次展出。
華為昇騰展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昇騰384超節點含384顆昇騰NPU芯片,由12個計算柜和4個總線柜組成,最大算力可達300PFLOPS,性能接近英偉達GNVL72系統的兩倍。
“華為通過規模化系統設計,實現了整體算力的顯著躍升,在超大規模模型訓練、實時推理等場景中展現出更強的競爭力,昇騰384超節點為大規模AI訓練和推理提供了更為高效的硬件支持。”該工作人員表示。
AI不僅帶來算力的升級,也推動了臨床藥物的研發。由希格生科(深圳)有限公司帶來的自主研發的心臟類器官吸引了不少專業觀眾駐足。
希格生科首席運營官代長貴博士向記者表示,傳統心臟毒性檢測金標準“hERG”僅能反映鉀離子通道功能,藥物心臟毒性預測準確率約45%,針對這一瓶頸,公司成功研發出具有心房心室結構、可規律跳動的心臟類器官,并結合AI技術建立新型藥物毒性測試模型,進行心臟類器官跳動影像數據分析,使心臟毒性盲測準確率提升至約85%,為藥物臨床前安全性評價提供了更可靠的解決方案。
在利用類器官技術助力創新藥研發方面,希格生科的核心管線SIGX1094R是全球首個針對彌漫性胃癌的靶向藥,也是全球首款基于“AI+類器官”平臺研發推進至臨床階段的藥物。“現在這款藥獲得了美國FDA孤兒藥資格認定和快速通道認定,在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開展了一期臨床試驗,最快今年會把一期試驗做完,并后續推進在美國的臨床研究。”代長貴表示。
新興場景加速落地
高交會上深圳企業帶來的鮮活產品,共同勾勒出深圳科技產業從過去的代工貿易轉向原創技術驅動、全鏈條創新的演進軌跡。
就在這個月,《人民日報》頭版撰稿對深圳有了中國“硅谷”和“南方科技中心”的全新定義。
“高交會26年過去了,現在的深圳被稱為中國‘硅谷’和‘南方科技中心’,是實至名歸的。”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表示,深圳已經成為全球很重要的重大高新技術的發源地、策源地,從5G到新能源汽車,再到一系列新的技術,深圳的創新產業生態很像“硅谷”。
近期被譽為中國“硅谷”的深圳多項創新成果屢屢在世界“朋友圈”中刷屏。美國《時代》周刊2025年度最佳發明榜單上,中國獲獎產品中近七成來自深圳;在十五運的火炬傳遞上,深圳實現了全球首次由人形機器人執行的火炬傳遞任務;深圳也正式被官宣成為明年APEC會議舉辦地。
這些科技產品、創新成果獲得全球認可的背后,是深圳長期以來在攻堅研發上的生態布局。在今年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中,“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排名全球第一,首次超越了傳統的創新高地日本“東京—橫濱”及美國“圣何塞—舊金山”集群。
而更重要的是,深圳這些科技產品、創新成果正實現人工智能時代下與行業場景深度融合,推動深圳新興產業加快發展。
華為昇騰展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昇騰正賦能深圳智能制造和智慧金融兩大支柱產業。在智能制造領域,用上昇騰能讓企業實現業務流程的智能化升級,生產線上的精密質檢效率和質量遠超人工。在智慧金融領域,華為與深圳多家金融機構合作,用昇騰算力進行風險控制和投資分析,目前昇騰AI方案已經在120多個金融機構落地。
深圳銀河通用則在現場模擬無人零售場景中機器人自動取貨、前臺交互的全流程。公司高級商務經理雷杰鷹向記者表示,該G1機器人已在智慧藥房、工業物流、酒店接待等場景落地超百臺,明年還將推出重載版本,進一步拓展工業應用。
“我們公司成立之初就是想著做能干活的機器人,G1機器人核心優勢在于自研的VLA大模型與近百億條合成數據積累,而機器人搭載的輪式底盤續航時間長且能耗低,更有利于應用在目前可落地的場景中。”雷杰鷹表示。
在高交會上展示K2系列高速智能3D打印機的創想三維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傳統加工方式一般要開模、打樣、生產周期長,不太適合時間緊、變化快的場景。3D打印的優勢在于更靈活,只要有3D模型設計圖,隨時就能打印出成品,此次展出的K2系列融合了高速打印、AI智能與準工業級性能,實現多場景覆蓋。
“現在3D打印已經不只是工業制造的工具了,正廣泛應用到教育、醫療、文創、個性化定制等場景,正在走進大眾生活。希望借助高交會舞臺,把深圳創新科技的形象和3D打印的未來感帶給更多人。”上述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