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至10日,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下稱“進博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行。
本屆進博會參展企業總數再創新高。一方面,國外企業加速進入中國市場,另一方面,中國企業也借助平臺成功“出海”,而物流、交通、運輸,正是支撐起“進口”與“出海”互動的橋梁,這些行業的領軍企業紛紛亮相進博會,為觀者展現出中外經濟“雙向奔赴”的新時代圖景。
供應鏈顯韌性
作為進博會交通與物流領域的重要配套活動,2025全球貿易與國際物流高峰論壇日前召開,來自制造業、物流業和全球貿易領域參會代表匯聚一堂,共為全球供應鏈“韌性化”發展貢獻中國方案、中國智慧。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副會長鐘華在論壇上表示,當前,中國物流行業延續“韌性增長、質效雙升”的良好態勢,正加快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提升”轉變,同時,“逆全球化”思潮抬頭,供應鏈“斷鏈”“脫鉤”等風險也在加劇。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副會長鐘華 資料圖
對此,他提出三點建議:一是筑牢“安全共贏”的基石;二是激活“數智共贏”的動能;三是夯實“綠色共贏”的底色。業界要以“共贏鏈”理念為指引,將物流發展深度融入國家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不斷優化產業鏈供應鏈協同,降低流通成本,助力制造業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攀升。
國家郵政局政策法規司原副司長、一級巡視員,《物流行業ESG信息披露評價規范》標準課題組組長靳兵指出,當前中國快遞物流行業在ESG評價標準方面呈現出“國際側重‘碳足跡’,國內側重實操性”的顯著特點。

國家郵政局政策法規司原副司長、一級巡視員,《物流行業ESG信息披露評價規范》標準課題組組長靳兵 資料圖
他表示,快遞物流業的ESG標準早已不是“紙上條文”,而是貫穿“包裝—運輸—末端”全環節的行動指南。但現有標準體系仍面臨四大核心痛點:一是標準適配性不足,細分領域“一刀切”與中小企業負擔過重;二是國際國內標準銜接不暢,雙重披露成本高企;三是數據質量與鑒證體系薄弱,公信力存疑;四是標準動態性滯后,技術迭代適配不足。
靳兵稱,展望未來,快遞物流ESG標準體系將朝著更加完善的方向發展,逐步實現技術賦能深度滲透、披露范圍持續擴大,并將ESG價值與績效考核強綁定,推動行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交通運輸部原副部長、中國科協決策咨詢首席專家徐祖遠認為,本論壇主題定義為“供應鏈:共贏鏈”,精準把握了當前全球貿易與國際物流發展的核心要點。

交通運輸部原副部長、中國科協決策咨詢首席專家徐祖遠 資料圖
徐祖遠說:“脫鉤斷鏈沒有出路,開放合作才是時代所需。供應鏈的穩定與高效運行,是全球貿易繁榮發展的基石。在當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國經濟相互依存度不斷提高,供應鏈已經超越了單一企業或國家的范疇,成為復雜的全球網絡。只有實現供應鏈各環節的共贏,才能確保供應鏈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物流是實體經濟的“血脈”,其效率關乎產業鏈成本與活力。徐祖遠提出了三個關鍵點,一是為實體經濟降本增效的核心抓手;二是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與安全的戰略基石;三是響應“雙碳”目標、推動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路徑。
“可持續發展”貫穿辦展主題
堅韌、智能的全球物流供應鏈是支撐雙邊、多邊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國際物流企業扮演著關鍵角色,既是“引進來”的快速通道,也是“走出去”的堅實橋梁。
本屆進博會,在物流、交通、運輸等方面的展示中,ESG、可持續發展等依舊是重點主題。
這是德國DHL(敦豪)快遞第六次參加進博會。DHL快遞中國區企業傳播總監蘭嘉告訴記者,公司目前重點關注綠色化轉型路線,在這個路線中,重點關注航空可持續發展能源。“目前,DHL制定了明確的可持續發展路線圖,目標是到2050年實現凈零碳排放,其中航空運輸的減排是關鍵”。

“通過大力推廣使用可持續航空燃料(SAF),我們可以實現這一點。這種燃料從廢舊、可回收材料中提煉而成,能有效減少航空業的碳排放。”蘭嘉稱,中期目標是致力于到2030年,將可持續航空燃料在航空燃油中的混合比例提升至30%以上。
不過,目前SAF仍面臨生產成本高、供應有限等挑戰。DHL方面表示,行業間正通過直接采購等方式,積極帶動全產業鏈投資,以推動產能提升和成本下降。目前,DHL已與國內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動可持續航空燃料在中國業務中的應用。
來自美國田納西州的聯邦快遞展出主題包括“供應鏈韌性”“數字化轉型”“可持續發展”。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該公司致力于到2040年實現全球業務碳中和,目前正在中國積極推動車隊電動化、可持續基礎設施建設、無紙化寄件等舉措,降低運營碳排放。

今年是美國亞特蘭大物流企業UPS(聯合包裹服務公司)第七次參加進博會。根據該公司介紹,減排措施已經在物流全鏈條中地毯式鋪開,在上海閔行與張江中心的“零廢棄中心”,目前,UPS已經全面采用可降解包裝與輕量化膠帶;此外,車隊電動化與地面設備正在進行綠色能源升級。通過設施節能改造、車隊電動化、碳管理創新及包裝減量化等舉措,該公司正踐行對“雙碳”目標的積極響應。

AI賦能物流業“新智生產力”
AI、智能、數字化、自動化,這些詞匯均是物流運輸業展出的趨勢主題之一。聯邦快遞是“供應鏈智能化”的積極倡導者與實踐者,進博會期間,聯邦快遞著重展示“進出口清關在線申報工具”“協作運輸工具”及“圖片交付證明”等智能工具,豐富的數字工具組合可以有效使運輸工作更加便捷、智能。
在智能化的數字創新方面,UPS正利用人工智能全面提升清關與申報的智能化水平,AI可自動生成HS編碼,減少人工錯誤并縮短通關時間,針對此主題,該公司的展出內容包括新一代智慧物流系統的交互體驗、AI工具與一體化數字平臺,在現場,觀眾可以直接以可視化的形式感受簡單、高效的跨境貿易流程。
DHL分享了其通過技術創新、綠色轉型以提升效率的實踐,DHL正在全球范圍內推廣應用自動化技術以提質增效。
在現場,一架智能化、自動化的機械臂正在精準抓取、搬運貨物,從卸貨到分揀打包,這個本身屬于內部作業的場景生動展現在了觀眾眼前,隨后,貨物被移交至自動導引車(AGV),它們依托智能算法自主導航、協同作業,展臺的另一邊,一款四足機器人正在完成輔助運輸任務,為破解“最后一公里”及特殊場景配送難題提供了創新思路。據悉,在中國,自動引導機器人已部署于上海浦東機場的北太樞紐及海關查驗區。同時,在美洲和亞洲等地區,機械臂分揀作業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

智能機器手臂演示抓取包裹的過程 周秭沫/攝
這些技術呼應了如今電商物流快速增長的時代需要,更體現了“新質生產力”中以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質量為特征的生產力躍遷,從人本角度出發,更重要的是,物流行業中的智能化技術可以提升運營效率與安全,這樣的作業流程可以大大降低人力負荷與作業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