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美國聯邦政府“停擺”進入第35天,即將打破2018年年底至2019年年初“停擺”35天的歷史紀錄。
為結束“停擺”,參議院已14次就臨時撥款法案進行表決,但法案始終未獲足夠票數通過。
民主黨和共和黨在醫保補貼問題上僵持不下,雙方均拒絕讓步。民主黨要求共和黨同意就延長《平價醫療法案》補貼進行談判,否則不會支持臨時撥款法案。共和黨則表示,只有民主黨先投票支持臨時撥款法案結束“停擺”,才會進行談判。
參議院民主黨領袖查克·舒默指責美國人正遭遇“現代史上前所未有的醫療保障危機”。
而參議院共和黨領袖約翰·圖恩宣稱,他希望所有人能夠“更真切地”體會到聯邦政府“停擺”帶來的壓力和后果,這樣才會“有興趣”設法解決問題。
此次停擺造成的破壞性影響持續擴大,已蔓延至民航、食品、醫療等關鍵領域。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日前表示,根據聯邦政府“停擺”持續時間的長短,預計今年四季度美國實際國內生產總值的年增長率將下降一至兩個百分點。這意味著“停擺”持續4周,美國經濟將損失70億美元;持續6周,損失將上升至110億美元;持續8周,損失將高達140億美元。
據美媒報道,政府“停擺”期間,特朗普政府將國防部剩余科研資金轉用于支付現役軍人工資,并從“大而美”法案中調撥資金,以支付海岸警衛隊員薪酬,重新分配了原用于支持國土安全部“守護美國邊境使命”的100億美元資金。
此外,受政府停擺影響,覆蓋約4200萬人的聯邦食品援助項目“補充營養援助計劃”已耗盡資金。一名聯邦法官11月1日裁決,聯邦政府動用應急資金或額外資金,在近日發放該項目資金。但美媒指出,問題并未立即得到解決,不少州的食品援助金發放已經延遲。美國多地的救濟站和其他免費食品發放處大排長龍。前來領取救濟糧的民眾擔心,援助金延遲發放將影響感恩節。
美國副總統萬斯甚至在一次專題會議上放出風聲,若“停擺”持續到11月下旬的傳統節日假期旅行季(11月27日開始),美國航空交通可能將面臨一場“災難”。
據統計,此次美國聯邦政府“停擺”以來,約1.3萬名空中交通管制員和約5萬名機場安檢人員被迫無薪工作,請假人員日漸增多,導致民航業人手短缺問題突出,多地航班延誤情況加劇,航空安全風險增加。
《紐約時報》分析稱,隨著感恩節臨近,空管人員等聯邦雇員仍未領到薪水,這將給兩黨帶來輿論壓力。此外,假期前,有意返鄉度假的參議員也希望盡早通過法案,避免因在停擺期間離開華盛頓而引發負面輿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