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公司
                                                        2025-11-04 14:36
                        
                    證券時報記者 安宇飛
造車新勢力“零召回”的紀錄已被打破。近期,理想汽車主動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備案了召回計劃,將自2025年11月7日起,召回共11411輛理想MEGA 2024款汽車,這些被召回車輛由于冷卻液防腐性能不足而存在安全隱患。
汽車召回本非新鮮事,歐美車企經常進行大規模汽車召回,以主動的態度、透明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但造車新勢力在此前幾乎保持“零召回”的紀錄,以此維護其品牌形象。據市場監管總局數據,2024年我國共實施汽車召回233次,涉及車輛1123.7萬輛,同比增長67%。其中,新能源汽車召回共89次,涉及車輛449.1萬輛,同比增長180.1%,但其中幾乎沒有造車新勢力品牌進行的召回。
“零召回”當然不是因為新勢力品牌的汽車沒有缺陷,而是這些問題可能被“隱形處理”了。隨著監管趨嚴和汽車銷量增長,“隱形處理”方式越來越行不通了。今年8月,市場監管總局和工信部聯合起草了《關于加強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品召回、生產一致性監督管理與規范宣傳的通知(征求意見稿)》。通知要求,企業需嚴格執行OTA升級備案管理,禁止推送未經驗證的軟件或通過OTA隱瞞缺陷。
隨后,造車新勢力出現了“集體召回”的情況。今年9月,小米由于輔助駕駛功能存在安全隱患等原因,宣布召回11.69萬輛SU7標準版,以OTA升級的方式解決問題。小鵬汽車也由于“轉向助力機電傳感器線束接觸不良”可能帶來安全隱患等原因,召回了47490輛小鵬P7+汽車。
當下,造車新勢力需放棄追求“零召回”的完美形象,像歐美成熟車企一樣,扛起“召回常態化”的責任擔當。召回不是品牌的污點,而是減少安全隱患的新起點。當流量的潮水逐漸退去,只有認真對待每一個產品漏洞,敢公開透明解決問題的企業,才能贏得消費者的長期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