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塔專業版近日發布的報告《2025電影市場觀眾觀影趨勢洞察》(下稱“報告”),提到了電影市場中幾個有意思的現象:
比如今年電影市場的“新觀眾”比往年更多,年輕觀眾占比突出,下沉市場觀眾占比也有所提升等。
更多“新人”走進影院
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10月29日,今年我國電影票房已超過2024年全年;觀影人次也已達到10.5億,同樣超過2024年全年。由于存在一人觀看多部影片的情況,觀影人次并不等同于觀眾基數。
燈塔專業版報告顯示,2025年的10.5億觀影人次,觀眾基數約為5.2億,創2020年以來新高。這意味著今年有更多的“新觀眾”走進了影院。
報告提到,這主要是依靠《哪吒之魔童鬧海》的破圈效應帶動,其對2025年電影市場新用戶的貢獻率達到42%,《南京照相館》《731》的貢獻率分別為9.9%、7.5%。
近年來,電影市場受到短視頻、微短劇等文娛產品沖擊明顯,但報告顯示,年輕觀眾仍然是電影市場“拉新”的主要來源。
2025年電影市場的“新觀眾”中,24歲以下的約占30%,25至29歲的觀眾占比10.8%,二者合計占比超過40%。報告提到,內陸省份年輕觀眾占比更為突出,多部動作、動畫、懸疑片年輕觀眾占比突出。
不過,今年電影市場的“大齡”觀眾占比較往年其實也有所增長。報告顯示,“新觀眾”中40歲以上的人群占比達到27%,這主要受陳佩斯執導并主演的電影《戲臺》影響,該片吸引了大量從未走進影院的“大齡”觀眾觀影。
此外,2025年,“下沉市場”觀眾增量也大幅提升。報告顯示,2025年來自“四線城市”的“新觀眾”占比達到30.3%,是2021年以來最高的一次。今年5至10月,四線城市票房占比達到20%,比2021年的19.3%高出0.7個百分點。
“新觀眾”數量創近年來新高,更多的年輕觀眾走進影院,電影進一步走向“下沉”市場,不僅能改善市場短期票房表現,也為電影產業的長遠發展打下了基礎。
喜劇電影陷入低谷
弄清楚“誰在看”的問題后,報告也回答了觀眾“看什么”的問題。
過去,國產喜劇片、國產劇情片以及進口動作片,是我國電影市場的“三大引擎”。但報告顯示,今年國產喜劇、劇情片表現平平,好萊塢動作片也仍在恢復期,而國產動畫片則強勢崛起。
今年票房表現最亮眼的無疑是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此外,國產二維動畫《浪浪山小妖怪》也取得超過17億元票房,得益于這些影片的強勢表現,今年動畫片對票房的貢獻度大幅提升。
報告顯示,截至10月29日,國產動畫片對今年票房的貢獻度高達45.1%,遠高于2021年6.2%。與此同時,國產劇情片對票房的貢獻度從2021年的37.5%下滑至15.4%,國產喜劇片更是進入低谷,今年票房貢獻度僅為10.6%,而2024年該數據高達36.1%。
報告提到,觀眾選擇喜劇片渴望無負擔的開懷大笑,要求笑點密集且不抄“網絡爛梗”。今年喜劇類型需求量大但供給不足,冗長的煽情段落,刻意“升華主題”,不符合觀眾的類型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