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0月31日,蘋果公布了截至2025年9月27日的2025財年第四季度財報,該季度蘋果營收1024.66億美元,同比增長8%,凈利潤274.66億美元,同比增長86.4%,毛利率47.18%。
2025財年,蘋果營收4161.61億美元,同比增長6.4%,凈利潤1120.1億美元,同比增長19.5%,年毛利率46.9%。
備受關注的是,分區域看,蘋果第四季度在多數市場的收入都實現了增長,但作為蘋果公司全球第三大市場,大中華區收入下滑了。
具體來看,該季度美洲、歐洲、日本、其他亞太市場的收入分別為441.92億美元、287.03億美元、66.36億美元和84.42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6%、15.2%、12%、14.3%。該季度中華區收入144.93億美元,同比下降3.6%。
對此,蘋果CEO庫克在財報電話會議中指出,iPhone Air在華上市推遲是導致大中華區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
據了解,iPhone Air僅支持eSIM,當時蘋果新品發布后,受國內三大運營商暫不支持這一業務影響,開售時間推遲至10月22日正式開售,即iPhone Air的銷售業績未計入蘋果最新財報內。
行業分析人士指出,除了產品上市時間的客觀因素,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激烈競爭也對蘋果造成了一定沖擊,本土品牌憑借高性價比產品在中低端市場持續發力,不斷擠壓蘋果的市場份額。同時,在當前消費者高度關注的人工智能功能領域,蘋果相比部分中國競爭對手尚未形成明顯優勢,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產品在華的市場競爭力。
從全年來看,蘋果大中華區業績也呈下滑態勢。該財年蘋果大中華區收入643.77億美元,同比下降3.8%。同期,蘋果在美洲、歐洲、日本、其他亞太市場的收入分別為1783.53億美元、1110.32億美元、287.03億美元和336.96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6.8%、9.6%、14.6%和9.9%。
不過,庫克表示,預計2026財年第一季度大中華區營收將恢復增長,“我們對中國市場依然充滿熱情,我們非常喜歡當地消費者對新產品的反應,并預計第一財季將重回增長軌道。”
談及該季度蘋果全球業績增長的原因,蘋果管理層表示,第四季度iPhone收入增長主要由iPhone 16系列驅動。
分業務看,第四季度蘋果iPhone、Mac收入分別為490.25億美元、87.26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6%、12.7%。iPad以及可穿戴設備、家居及配件產品線收入分別為69.52億美元、90.13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0.03%、下降0.3%。
2025財年,iPhone、Mac、iPad收入分別為2095.86億美元、337.08億美元、280.23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4.2%、12.4%、5% ,iPhone收入創歷史新高。可穿戴設備、家居及配件產品線收入356.86億美元,同比下降了3.6%。第四季度蘋果服務業務收入287.5億美元,同比增長15%。2025財年該項收入1091.58億美元,同比增長13.5%。
截至10月30日美股收盤,蘋果股價報271.4美元/股,漲0.63%,市值為4.03萬億美元。蘋果也是繼英偉達和微軟后,美股市場上第三家邁入“4萬億美元”俱樂部的公司。
展望未來,蘋果管理層預計下一季度公司收入同比增長10%—12%,iPhone收入同比兩位數增長,服務業務收入也將同比增長。預計下一季度毛利率在47%—48%之間,其中考慮了14億美元的關稅相關成本的影響。此外,蘋果還正大幅增加對AI的投資,預計下一季度的運營支出將在181億—185億美元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