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0月30日(周四)凌晨,美聯儲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下調25個基點到3.75%至4%之間的水平,這是美聯儲年內第二次降息。美聯儲降息進一步推動美元走弱,疊加央行穩匯率政策保持力度、國內權益市場表現出色吸引外資流入等因素,人民幣匯率短期內持續走強。
今年以來,人民幣中間價年內漲幅約1000個基點,并在10月突破7.1重要關口。隨著人民幣匯率持續走高,市場主體使用人民幣結匯需求進一步提升。2025年9月單月結售匯順差達510億美元,較8月146億美元順差有所擴大,創下2021年1月以來新高。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們分析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近期人民幣走勢偏強,出現一定幅度的升值,導致結匯需求增加、購匯需求減弱。可以看到,9月銀行代客結匯率明顯上升、代客售匯率明顯下降。二是9月出口增速顯著加快,貿易順差擴大,帶動結匯需求增加。9月結售匯順差擴大,一方面顯示短期內外部情況改善,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振市場信心,對穩匯市和增強國內資本市場韌性有積極作用。”
在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梁斯看來,9月結售匯順差反映了市場對人民幣資產偏好上升。9月美聯儲降息帶動美債收益下行,國際資本尋找兼具安全性與收益性的投資標的,中國資產的估值優勢與成長潛力吸引了外資流入,加之前三季度中國經濟整體向好,資產價格具備長期向好基礎,帶動外資擴大對人民幣資產持有意愿。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來華證券投資凈流入931億美元。
企業結匯意愿上升,結售匯連續五個月錄得順差
近日,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的銀行結售匯數據顯示,2025年9月,銀行結匯18809億元人民幣,售匯15183億元人民幣。2025年1~9月,銀行累計結匯132747億元人民幣,累計售匯128261億元人民幣。按美元計值,2025年9月,銀行結匯2647億美元,售匯2136億美元。2025年1~9月,銀行累計結匯18533億美元,累計售匯17901億美元。
值得關注的是,結售匯自2025年5月以來,已連續第五個月錄得順差。2025年1~9月,銀行結售匯順差632億美元,其中9月單月結售匯順差達510億美元,較8月146億美元順差有所擴大,創下2021年1月以來新高。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梁斯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9月份銀行結售匯順差達510億美元,主要受人民幣幣值穩定和貨物貿易順差兩方面因素影響。一方面,人民幣幣值穩定,企業結匯意愿顯著上升。特別是今年以來在美聯儲鴿派影響下,美元持續走弱,人民幣保持堅挺,企業加速結匯以鎖定收益。10月15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為1美元兌人民幣7.0995元,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收復7.10關口,續創2024年11月以來新高。今年以來,人民幣中間價年內漲幅約1000個基點。
另一方面,貨物貿易順差支撐。9月中國進出口總值保持較快增長,貿易順差為結售匯順差提供了重要支撐。海關總署公布的9月外貿數據顯示,以美元計,9月中國進出口總值5666.8億美元,同比增長7.9%;出口總值3285.7億美元,同比增長8.3%;進口總值2381.2億美元,同比增長7.4%;貿易順差904.5億美元。
結售匯結構性數據進一步佐證了企業結匯意愿上升的分析。從結售匯數據結構看,9月結售匯順差主要是結匯數據出現了較大增長。從結售匯主體數據看,9月銀行代客結售匯順差擴大,銀行自身結售匯由順轉逆。其中,9月銀行代客結匯2580億美元,環比增加548億美元;代客售匯2062億美元,環比增加175億美元。
華泰期貨研究院認為,銀行結售匯順差上升,結匯與售匯規模雙增,企業在匯率波動中加速結匯以鎖定收益,同時對外支付需求回升帶動售匯增長。本輪順差擴張更多體現企業交易活躍度提升和風險對沖行為增強,而非單一貿易基本面改善,整體供需結構穩中有序。
“9月銀行代客結匯和售匯環比均明顯增長,企業等主體根據自身需求靈活開展外匯買賣。”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李斌表示,9月結售匯順差為510億美元,其中上中旬凈結匯較多,下旬結售匯差額趨向均衡。10月以來銀行代客結匯和售匯大體相當,外匯市場供求基本平衡。
梁斯認為,“整體來看,銀行結售匯保持順差釋放出市場主體對人民幣走勢保持樂觀情緒,也顯示出我國外匯市場供求整體平衡,企業等主體根據自身需求靈活開展外匯買賣。”
王青分析,外資加速流入國內資本市場,帶動結售匯順差擴大,代表了現階段市場看好人民幣資產。另外,外部狀況改善對整體經濟運行也有一定積極作用。不過,受“外強內弱”影響,近期經濟增速有所下行,背后是在三季度出口增速進一步加快的同時,國內投資、消費出現不同程度減速。我們預計,四季度美國高關稅政策對全球貿易和我國出口的影響會進一步體現,國內需要出臺增量政策,著力擴大內需,穩定宏觀經濟運行。從這個角度看,9月結售匯順差擴大還不能直接理解為經濟基本面改善。
國內對外投資增長更快,涉外收付和結售匯出現背離
值得關注的是,9月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逆差220億元人民幣,由順轉逆,與結售匯出現了背離。數據顯示,2025年9月,銀行代客涉外收入48409億元人民幣,對外付款48629億元人民幣。2025年1~9月,銀行代客累計涉外收入420628億元人民幣,累計對外付款412029億元人民幣。
對于涉外收付和結售匯背離的現象,梁斯認為,主要原因在于兩者的統計口徑和影響因素不同。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涵蓋范圍更加廣泛,而結售匯僅涉及企業和個人與銀行之間的外匯買賣。從影響因素看,結售匯順差主要受企業結匯意愿、貿易順差和外資流入等因素影響,而涉外收付款逆差可能受到“雙節”假期對跨境收付的季節性影響,同時還可能受到企業對外投資、服務貿易支出等因素的影響,導致涉外收付款出現逆差,但結售匯仍有可能保持順差。
王青分析,這主要是由9月國內對外投資增長更快造成的。數據顯示,9月國內對外直接投資達到4921.3億元,較上月增加804.9億元,這導致當月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中的直接投資差額達到-826.9億元,逆差比上月擴大290.8億元。與此同時,近期海外資本市場普遍走強,9月銀行代客涉外支出中的對外證券投資保持較高規模。
他進一步指出,受國內債市調整等影響,當月銀行代客涉外收入中的證券投資延續放緩,證券投資逆差也有擴大。這兩者合在一起,抵消了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中的經常項目順差擴大的影響,帶動9月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逆差220億元,由順轉逆。總體上看,受國際貿易和投融資活動增加影響,近期跨境資金流動較為活躍,總體保持基本均衡。
在廣發證券銀行分析師倪軍看來,涉外收付款順差受到回報率短期波動影響可能性較大,而在大周期下,凈結匯變動趨勢性可能強于涉外收付款順差。復盤歷史,2015年匯改后人民幣對美元貶值、套利交易回報率上行,資金流出疊加結匯意愿減弱,結售匯逆差走擴幅度遠大于涉外收付款逆差;而在2017年后隨著人民幣對美元轉向升值,資金回流疊加結匯意愿增強,即使跨境回流動能逐漸減弱,之前持匯待結敞口也持續釋放,因此結售匯逆差收窄幅度和持續性均遠大于涉外收付款逆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