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10月28日,A股消費電子板塊(申萬二級行業)已有39家上市公司發布了2025年三季報。第三季度,有29家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其中16家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同比雙增長。
上海市海華永泰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孫宇昊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整體來看,消費電子行業在今年第三季度呈現出穩健的增長態勢,多家上市公司財報數據顯著增長,表明消費電子行業正處于一個充滿機遇的上升通道。
多家公司業績穩中向好
具體來看,深圳和而泰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和而泰”)發布的公告顯示,第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8.24億元,同比增長14.2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49億元,同比增長58.35%;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2.21億元,同比增長40.01%。其中,第三季度控制器業務板塊實現營業收入27.19億元,同比增長11.29%。公司通過不斷加大優質項目及客戶開拓,加速產品創新及應用,從而實現營業收入的高質量增長。
惠州碩貝德無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碩貝德”)財報顯示,第三季度,碩貝德實現營業收入7.82億元,同比增長53.0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717.67萬元,同比大幅增長3052.98%。今年前三季度,該公司聚焦主業,在天線、線束及連接件、散熱模組、智能傳感模組等業務板塊的發展持續向好,推動營業收入穩步增長。
浙江東尼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尼電子”)發布的第三季度報告顯示,報告期內,東尼電子實現營業收入6.18億元,同比增長2.5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660.70萬元,同比增長11.10%;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2591.41萬元,同比大幅增長111.39%。
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秘書長袁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未來,消費電子行業發展空間較為廣闊。
多元化布局全面提速
在聚焦主營業務的同時,多家消費電子上市公司憑借自身研發、產品矩陣優勢,在業務拓展、產品研發和產能布局等方面持續發力,戰略性布局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具身智能機器人等新興領域。
例如,東尼電子在公告中表示,第三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實現大幅增長,主要系公司新能源業務營收毛利增加等因素導致。
奕東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奕東電子”)在回復投資者提問時稱,公司切入具身機器人賽道,配合全球頭部具身智能機器人頭部客戶開發多款FPC(柔性印刷電路板)產品。同時,奕東電子還持續拓展該產品在OLED顯示、折疊屏及車載顯示屏等領域的應用,開辟新的業務增長空間。
和而泰發布的投資者紀要顯示,公司依托自身在智能控制器行業的技術積累,研發生產了AI玩具、空間傳感器、智能床墊系統、安防報警系統、溫濕度控制系統等多種智能化產品,有效提高產品附加值,并在智能家電、智能家居、智能穿戴及健康護理等領域實現廣泛應用。
對此,孫宇昊表示,消費電子企業在向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等領域拓展時,其成熟的硬件研發、供應鏈管理能力將成為公司業務拓展的核心優勢。一方面,企業可以通過結合不同市場的需求特點,對現有產品進行升級改造,開發出具有針對性的新產品。另一方面,在市場拓展上,可以利用已有的銷售渠道和品牌影響力,有效提升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