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張淑賢
10月28日,禾元生物、西安奕材、必貝特三家未盈利公司正式上市,成為科創板科創成長層首批新注冊公司。截至收盤,上述三只新股分別上漲213.49%、198.72%和74.41%。
“很高興,非常高興。”科創板科創成長層首批新注冊企業上市儀式(以下簡稱“上市儀式”)后,禾元生物董事長兼總經理楊代常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難掩興奮,“公司在科創板上市,不僅促進了公司產業化進程,更大意義在于激活了生物醫藥產業的創新發展”。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李超在上市儀式上致辭時表示,科創板科創成長層迎來首批新注冊企業上市,標志著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邁出了新的堅實步伐。
為未盈利企業重啟資本市場大門
6月18日,證監會宣布科創板“1+6”政策,設立科創成長層,重點服務技術有較大突破、商業前景廣闊、持續研發投入大,但目前仍處于未盈利階段的科技型企業。
時隔逾4個月,科創板科創成長層首批新注冊公司正式登陸資本市場。這是我國境內資本市場時隔逾兩年再次迎來未盈利企業。
西安奕材董事長楊新元說,新“國九條”、“科創板八條”、科創板“1+6”改革等一系列制度創新,為不同賽道的企業打開了通往資本市場的大門,使公司得以借助資本的力量,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提升產業化能力。
科技型企業往往需要在前期投入大量資本、經歷長期研發,才能實現技術突破和積累。這一過程中的階段性虧損,并非經營不善,而是厚積薄發、磨煉內功的必經之路。
以禾元生物為例,該公司具有研發周期長、研發投入大、研發風險較高的特點,上市前已實現了從0—1的突破,但從1—100的商業化過程需要更多資本要素支持,否則很難快速大規模量產。
“在科創板上市對公司而言是跨越式發展。如果沒有在科創板上市,公司產業化進程就不會那么快。”楊代常透露,公司未來可借助資本市場平臺實現業務發展與擴張,同時引進大量高端科技人才。
從服務成熟企業轉向培育未來企業
今年6月實施的科創板“1+6”改革總體進展順利,設置科創板科創成長層,引入開展資深專業機構投資者、預先審閱等制度試點平穩推進,相關案例有序落地。
隨著三家新注冊公司上市,科創板科創成長層公司已達35家。從32家存量公司來看,自上市以來,相關公司接連斬獲重磅研發成果,加快“減虧增收”進程。
中信證券全球投資銀行委員會主任孫毅在上市儀式上表示,科創板科創成長層以“更包容的上市標準、更契合的監管邏輯、更完善的發行機制”,為處于成長期、研發投入高、科創屬性強的“硬科技”企業量身打造了資本市場新賽道。
“這意味著我國資本市場從過去服務成熟企業轉向培育未來企業,代表著我國上市價值導向的轉變,即從過去以‘盈利’為導向轉向以‘未來’為導向。”國泰海通保薦人王永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推進實施新一輪資本市場改革開放
自設立以來,科創板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市場運行穩健向好,市場功能穩步發揮,改革“試驗田”作用日益顯現,引領帶動全市場基礎制度持續完善,有力支持了一批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領域高科技企業,服務科技創新的強勁勢能正加快集聚。
上交所理事長邱勇在上市儀式上表示,上交所將進一步發揮科創板“試驗田”作用,把好準入關,更好識別優質科創企業,支持人工智能、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更多前沿科技領域適用第五套標準,不拘一格支持具有參與全球競爭潛力的“硬科技”企業上市。
邱勇還表示,上交所將深化發行承銷、再融資、并購重組等領域的適配性改革,引導各類要素資源加快向科創領域集聚;積極探索適應科技創新規律的監管方式,不斷增強市場對科創企業的信心和預期;持續深化投資端改革,著力培育耐心資本、長期資本,大力發展指數化投資,持續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和投資價值,加快營造“資金愿意來、企業留得住、投資者有回報”的市場生態。
李超表示,中國證監會正抓緊研究謀劃“十五五”時期資本市場戰略任務和重大舉措,牢牢把握防風險、強監管、促高質量發展工作主線,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以深化資本市場投融資綜合改革為牽引,全面推進實施新一輪資本市場改革開放,持續增強我國資本市場的包容性、適應性和吸引力、競爭力,更好服務“十五五”發展目標和金融強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