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平安三季報業績出爐,單看凈利增速似乎不及其他頭部險企業績預告亮眼,不過即使受一次性交易及可轉債估值等會計處理影響,前三季仍實現歸母凈利潤1328.56億元,同比增長11.5%,第三季度單季同比大幅增長45.4%。
其中,前三季度壽險及健康險業務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46.2%;代理人人均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29.9%;銀保渠道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170.9%。保險資金投資業績大幅提升,前三季度平安保險資金投資組合實現非年化綜合投資收益率5.4%,同比上升1.0個百分點。
凈利潤第三季度大增45.4%
中國平安三季報顯示,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329.40億元,同比增長7.4%;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營運利潤1162.64億元,同比增長7.2%;前三季度仍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328.56億元,同比增長11.5%。
如果僅從凈利潤增速來看,中國平安不及已經披露業績預增公告的其他頭部險企,考慮到上半年受平安好醫生、汽車之家、平安醫保科技等一次性交易,以及公司可轉債價值重估等非經常性因素的財務處理影響,仍實現較為可觀的增長,尤其是第三季度單季凈利潤同比增長45.4%。
截至2025年9月30日,中國平安歸母凈資產9864.06億元,分紅后較年初仍增長6.2%,體現了資產負債表的韌性、穩健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續的分紅能力。
壽險多渠道發力,財險降本增效
從業務結構來看,中國平安前三季度壽險及健康險業務新業務價值357.24億元,同比增長46.2%,新業務價值率(按標準保費)同比上升9.0個百分點。
增長主要得益于深化渠道轉型,打造多渠道專業化銷售能力。其中,代理人渠道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23.3%,人均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29.9%;銀保渠道開拓優質渠道、擴充高質量隊伍、提升產品競爭力,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170.9%。
此外,原本不起眼的社區金融等渠道也開始顯現成效。據中國平安稱,“農夫式”精耕存續客戶,社區金融服務渠道存續客戶全繳次繼續率同比提升0.6個百分點。銀保渠道、社區金融服務及其他渠道,貢獻了平安壽險新業務價值的35.1%。
財險方面,2025年前三季度平安產險原保險保費收入2562.47億元,同比增長7.1%;整體綜合成本率97.0%,同比優化0.8個百分點。主業車險原保險保費收入1661.16億元,同比增長3.5%;非機動車輛保險原保險保費收入901.31億元,同比增長14.3%。平安產險實現保險服務收入2534.44億元,同比增長3.0%;營運利潤151.43億元,同比增長8.3%。
投資方面,保險資金投資業績大幅提升。前三季度,平安保險資金投資組合實現非年化綜合投資收益率5.4%,同比上升1.0個百分點。非年化凈投資收益率2.8%。
據披露,截至2025年9月30日,保險資金投資組合規模超6.41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1.9%。
中國平安表示,在配置上主要積極應對利率波動,主動逢高配置利率債,維持成本收益與久期的良好匹配;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充分把握市場機遇,加大權益配置,以保證實現長期超越市場的穩健投資收益;積極增加優質另類資產布局,加大投入實體經濟,多元化拓展資產和收益來源。
“保險+服務”布局深化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平安的“保險+服務”布局深化,服務側聚焦醫療健康、居家養老、高品質康養等能力建設。
記者獲悉,平安高品質康養社區項目已布局5個城市,共計6個項目。目前這些項目陸續進入運營或建設階段,其中上海項目“靜安8號”已正式運營,深圳項目擬于年底前試運營。
公告顯示,2025年前三季度,平安壽險健康管理已服務超1600萬客戶。截至2025年9月末,平安居家養老服務已覆蓋全國85個城市,累計近24萬名客戶獲得居家養老服務資格。截至2025年9月末,中國平安醫療養老相關付費企業客戶超8.7萬家。
另外一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平安實現健康險保費收入近1270億元,其中醫療險保費收入近588億元,同比增長2.6%。在平安近2.50億的個人客戶中有近63%的客戶同時享有醫療養老生態圈提供的服務權益,其客均合同數約3.38個、客均AUM(資產管理規模)達6.34萬元,分別為不享有醫療養老生態圈服務權益的個人客戶的1.6倍、4.0倍。從占比來看,享有醫療養老生態圈服務權益的客戶覆蓋壽險新業務價值占比近七成。
此外,除了保險業務,前三季度平安銀行實現營業收入1006.68億元,實現凈利潤383.39億元。綜合金融模式促使個人客戶數不斷增長,截至2025年9月30日,中國平安個人客戶數近2.50億,較年初增長2.9%。2025年前三季度新增客戶2628萬,同比增長6.8%;客均持有合同2.94個,較年初增長0.7%。
排版:汪云鵬
校對:劉榕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