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上海劍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代號:6166.HK)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正式掛牌上市,成為港股市場CPO第一股、AI算力通信及光模塊第一股,也是該領域首家“A+H”上市公司。這是繼2017年A股上市后,劍橋科技發展歷程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標志著公司在全球化資本布局與技術創新雙輪驅動下邁入全新階段。
認購火熱,股價開盤大漲36%
劍橋科技此次港股上市,發行價為68.88港元/股,若全額行使超額配股權,發行規模將達6.82億美元。據悉,劍橋科技2017年A股上市募資約3.68億元人民幣,A股上市僅八年左右,再次登陸港股并募資超13倍,彰顯公司在國際化戰略及AI算力外溢效應下的飛躍式發展態勢。根據相關統計,此次發行是通信設備行業公司在A股和港股市場有史以來發行規模最大的IPO。上市首日,劍橋科技開盤即呈現高開態勢,開盤價為94.00港元/股,較發行價上漲36.47%。
此次港股發行,劍橋科技成功引入包括霸菱、MSIP、HCEP、Arc Avenue、奇點資產、Weiss Am、Cithara Fund、3W Fund、GMF及IRMF、Infini、Alpine、DAMSIMF、Aqua Ocean、Martis Fund、泰康人壽、工銀理財共16名基石投資者,合計認購金額達2.90億美元,占比為48.89%(未考慮行使超額配股權),基石投資者的多元化、國際化程度業內少見。此外,劍橋科技此次招股公開發售部分獲338.7倍認購,國際發售部分獲16.5倍認購,據悉國際發售部分再獲多家國際頂級一線投資機構認購。超豪華的投資者陣容,凸顯了全球頂級資本對劍橋科技長期發展前景的信心。
業績亮眼,為上市募資提供強力支撐
10月26日,劍橋科技披露2025年第三季度報告,業績表現尤為亮眼。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3.60億元,同比增長21.57%;實現歸母凈利潤2.59億元,同比大增70.8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2.55億元,同比大增91.93%。其中,第三季度單季表現更為突出,單季度營業收入達13.25億元,同比增長32.29%;單季度歸母凈利潤1.38億元,同比增長92.92%;單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1.36億元,同比增長99.23%。
業績高增的核心驅動力來自高速光模塊與電信寬帶接入兩大主營業務。全球數據中心建設需求帶動高速光模塊訂單激增,公司通過持續提升產能與高效供應鏈實現高質量發貨,同時高毛利的800G光模塊銷量占比提升,進一步推動盈利水平顯著增強。盡管本期無上年同期嘉善現代產業園管理委員會的政府補助導致其他收益減少,但依托主營業務的強勁增長,公司依然實現了凈利潤的大幅提升。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總資產達70.74億元,較上年度末增長36.32%,凈資產25.22億元,較上年度末增長9.16%,資產結構持續優化,為此次港股上市募資奠定了堅實的基本面基礎。
需求爆發,大力加碼產能擴張
LightCounting數據顯示,海外數據中心的建設熱潮帶動了數通類高速光模塊的需求,大型云服務商和互聯網企業的采購量持續增長,2025年全球800G光模塊市場規模預計同比增長60%,預計未來幾年仍將保持較高的增長率。花旗最新的報告則指出,VR200NVL144機架的1.6T光模塊GPU配比可能從1:2.5提升至1:5,若供應商能及時跟進訂單,2026年行業1.6T光模塊需求或從800萬只增至2000萬只以上。業內人士表示,面對全球AI數據中心對于高速光模塊的旺盛需求,率先推進產能擴張的企業就將搶得先機。
今年以來,劍橋科技全力推進高速光模塊擴產工作,2025年7月浙江劍橋嘉善工廠正式交付使用,生產設備陸續到貨投入生產,并逐步開展了關鍵客戶審廠工作。上海工廠與嘉善新工廠力爭在今年年底將800G系列產品的產能提升至年化200萬臺(全口徑)。公司此前在接受投資者調研時亦表示,今年的產能已基本被現有大客戶全部占用,推進產能擴張將是公司今明兩年最重要的工作。此外,公司此前在CIOE上展出了已給客戶送樣測試的1.6T OSFP(單通道200G)產品,以及1.6T CPO光引擎、3.2T CPO光引擎預研樣機、1.6T CPO外置光源預研樣機等,產品技術儲備豐富,預計明年1.6T產品也會逐步實現量產上量。
未來,隨著H股上市募集資金到位,公司將進一步加強研發投入、擴大生產能力和拓展全球市場,把握AI算力外溢帶來的增長機遇,實現業績的跨越式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