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價跌破4000美元/盎司。
27日晚,金銀價格顯著回調。
現貨黃金價格跌超3%,跌破4000美元/盎司關口;現貨白銀價格大跌約5%。


截至發稿,現貨黃金價格下跌1.85%,報3989美元/盎司;現貨白銀價格下跌2.6%,報46.9美元/盎司;COMEX黃金期貨收跌3.4%,報3997美元/盎司;COMEX白銀期貨收跌3.61%,報46.83美元/盎司。
申萬宏源研究在10月24日發布的報告中提醒,短期內,黃金已不再是明智之選。隨著“做多黃金”根據美銀調查成為全球最擁擠的交易,高杠桿的黃金ETF頭寸開始“爆裂”,導致價格從歷史高位快速回落。目前的高波動性嚴重侵蝕了其風險收益比。歷史經驗也表明,每一輪黃金主升浪的起點,幾乎都伴隨著波動率回歸啟動前的低位。申萬宏源表示,配置型資金應等待3800~3900美元/盎司區域逢低布局,交易型資金則應待波動率回落至低位后再入場。
盛寶銀行大宗商品策略主管Ole Hansen表示:“黃金價格正在經歷一場姍姍來遲的回調,驅動因素是有關貿易談判的正面消息,我們可能已經見到了今年高點。”
分析人士:關注“金銅比回歸”交易
近期,銅成為大宗商品市場的焦點,內外盤銅價同步走強。數據顯示,截至10月下旬,倫銅價格已站上11000美元/噸,年內漲幅超25%,紐約期銅價格同步突破5.2美元/磅,漲幅接近30%;國內滬銅主力合約突破88000元/噸關口。
受訪人士普遍認為,銅價當前的走勢基本符合市場預期。
“當前,銅價走強背后的驅動因素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光大期貨有色金屬研發總監展大鵬表示,一方面,海外機構的預測給了市場不少信心。高盛、美銀等知名機構此前預判銅市將進入“結構性緊缺”階段,并上調了銅價預期。另一方面,供應擾動進一步導致市場看多情緒升溫。從9月份開始,全球銅礦領域“意外”頻出:印尼Grasberg銅礦事件、剛果(金)部分銅金礦項目減產等,直接加劇了全球銅礦和精銅供應緊張的局面,推動LME銅價持續上行。
展大鵬認為,盡管存在一些宏觀事件擾動,但銅市“供需錯配”的底層邏輯并沒有改變,所以價格中樞上移符合市場預期。
在弘業期貨有色研究員張天驁看來,宏觀因素短期主導銅價上漲。一方面,中美經貿磋商取得進展,對全球經濟增長產生正面影響。另一方面,本周四美聯儲議息會議大概率降息25個基點,將利多銅價。
國投期貨有色金屬研究員肖靜認為,國慶假期期間貴金屬價格飆漲,金銅比已經創下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以來的新高,資金開始交易金銅比回歸邏輯。而上周金銀價格回調,估值較低的銅吸引資金迅速入場,甚至通過銅鋁比向基本金屬板塊擴散,帶動國內銅價、鋁價創出年內新高。金融屬性的傳導跡象非常明顯,類似于股市“高低切”的交易風格。
對此,展大鵬也表示,此輪銅價持續上行的核心驅動是投資者對2026年全球經濟增長的樂觀預期。
展大鵬認為,一系列關鍵事件都在釋放積極信號:俄烏沖突緩和、中美經貿磋商取得進展、我國“十五五”規劃建議出臺等,都預示著明年全球經濟大概率會有一個良好的開端。在這樣的背景下,市場自然會聚焦那些供需緊平衡的品種。銅市供應偏緊的格局吸引投資者提前布局,最終推動銅價不斷上漲。
在展大鵬看來,供應端的不確定性仍存,2026年供應短缺預期明確,四季度銅價實際是對2026年宏觀及基本面的“提前反饋”,銅價重心上移的趨勢不會輕易改變。
同樣,張天驁也認為,銅價中長期仍有上行空間。“目前,從宏觀層面上看,全球貿易格局逐步穩定,美聯儲進入降息周期,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趨向寬松,對銅價形成中期利好;供需方面,印尼等產區礦山產量下降,中長期銅需求存在增長空間。”張天驁說。
肖靜認為,黃金價格長期上漲邏輯未改,主流機構競相調高2026年長期均價預測。從金銅比角度來看,倫銅價格正嘗試突破11000美元/噸的長期阻力位,中長期上漲空間正在打開,需要關注交易節奏與入場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四季度銅市也存在一些分歧。展大鵬表示,國內前三季度銅需求已保持較高增速,四季度銅需求增速可能階段性放緩。“強預期、弱現實”導致四季度銅價上行面臨一定阻力,或出現沖高回落的走勢。若四季度銅價出現回調,可能為下游企業及投資者提供難得的低吸機會。
肖靜認為,10月以來國內銅社會庫存“反季節性”流入,周一上海銅現貨轉為貼水交投,滬銅大幅增倉也反映了產業端與資金端的博弈。“全球銅顯性庫存已脫離前兩年的低位,銅價上漲行情兌現,追高風險較大,建議逢低配置。”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