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證券時報記者 魏書光
金屬銅期貨市場迎來持續資金流入。
上周五和本周一,金屬銅期貨的增倉動作明顯,沉淀資金規模達到487.58億元,成為僅次于黃金的第二大商品期貨品種。
“撈金”實力僅次于黃金
最新數據顯示,上海銅期貨主力合約價格已經站上了88300元/噸上方,倫敦LME銅報價則突破1.1萬美元/噸,雙雙逼近歷史高點。目前,市場的看漲情緒顯然處于高位。國際機構的最新預測顯示,3年來銅將再次轉為供應短缺。
在此背景下,全球金屬銅市場繼續上漲,資金持續流入。10月24日收盤數據顯示,滬銅期貨增倉較多,資金凈流入38.71億元,有色板塊整體吸金則超過50億元;10月27日收盤數據顯示,滬銅期貨繼續增倉,資金凈流入26.99億元,有色板塊整體吸金也超過了35億元。
從目前情況來看,金屬銅已經連續多個交易日成為商品期貨市場獲資金凈流入規模最大的品種。而從沉淀資金規模來看,截至10月27日,金屬銅期貨品種沉淀資金已達48.58億元,成為僅次于黃金的第二大商品期貨品種。
不斷飆升的銅價,印證了高盛發出“銅是未來新石油”的判斷。電網升級、人工智能(AI)與新能源形成的“三重共振”,讓銅躍升為影響國家科技競爭力和能源安全的戰略資源。與此同時,全球第二大銅礦印尼格拉斯伯格(Grasberg)礦區因安全事故大幅減產的“黑天鵝”事件,更是加劇了全球金屬銅供應的緊張。
有色板塊業績飆升
銅價上漲也讓聚集不少上市公司的有色板塊持續領漲,龍頭股持續表現活躍。
Wind數據顯示,自2025年4月9日至10月27日,銅陵有色區間大漲104.95%,洛陽鉬業區間漲幅更是高達187.32%。今年以來,有色金屬板塊累計漲幅已超七成,創2007年12月以來新高,并逼近歷史高點,成為申萬31個一級行業中漲幅最大的板塊。含“銅”量高的有色金屬ETF基金(516650),區間漲幅達到了81.74%,年內規模更是增長超17倍,實現了規模與業績齊升。
目前,有色板塊上市公司的三季度業績大幅預增,部分企業凈利潤或呈現倍數增長。10月24日,洛陽鉬業披露的三季報顯示,公司第三季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56.08億元,同比增長96.4%。對于報告期內利潤的大幅增長,洛陽鉬業表示主要是公司銅產量和銅銷量實現兩旺,疊加銅價前三季度持續上漲所致。此外,對于即將披露三季報的銅陵有色,市場預測該公司第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大幅增長127.9%,達12.50億元。
國際長期資金的持續流入,被市場認為正在大幅抬升全球銅價。邁科期貨報告指出,由于今年美國大量超額進口精銅,紐約銅庫存實現了高達34萬噸的多年高位,而倫銅庫存則降至13萬噸低位,疊加滬銅庫存為10萬噸低點的情況來看,并不均衡的態勢頗為明顯。有報道稱美國計劃建立關鍵礦產基金,目標是50億美元,并有投資銀行宣布建立關鍵礦產基金,規模也不小,因此紐銅的強勢或暗示,美國投資基金基于其國內AI投資熱潮及戰略安全投資而大舉介入銅等相關戰略金屬。
除了銅,其他有色板塊的品種也走上了“風口”。中國鋁業10月27日公告稱,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8.01億元,同比增長90.31%。私募機構保銀投資認為,近期鋁市的核心矛盾集中在國際供應端的突發擾動,當前國內鋁庫存仍處于較低水平,需求端表現相對穩定,加上供應擾動預期的支撐,預計鋁價后續有望進一步震蕩上行。
銅金比處在歷史極低水平
目前,倫敦標準的銅金比大致在2.75。“銅金比處在歷史極低水平,在金價加速上漲后,銅價有望迎來補漲行情?!惫獯笞C券在最新發布的分析報告中認為,從基本面來看,銅正進入一輪結構性緊缺周期,價格中樞或長期抬升。在需求層面,基于全球能源轉型、AI革命的雙輪驅動,銅的需求引擎正逐步從傳統工業領域轉向“科技+能源”,其作為戰略金屬的地位將持續抬升。
此外,美國制造業回流帶來的電網重構需求、新興市場的工業化進程提速以及歐洲防務支出提升帶來的工業金屬需求等,也為全球銅消費提供了額外增量。在供給層面,全球銅礦資本開支長期不足、礦山品位下滑、開發周期拉長等,導致其供給彈性較弱。近年來,隨著自身戰略地位日漸凸顯,銅已經成為大國博弈的重要抓手,資源民族主義特征陸續顯現,進一步加劇了銅供應的不確定性。
目前,國際機構的最新預測顯示,2026年的銅將出現15萬噸的供應短缺,這或是3年來首次。由銅的生產國和消費國參加的國際銅研究組織(ICSG)10月上旬發表預測稱,2026年的銅供需將出現15萬噸的供應短缺,如果出現實際供應短缺,將是2023年以來首次出現的情形。
據國際銅研究組織(ICSG)預測,2026年全球銅錠產量僅同比增長0.9%,與2025年(增長3.4%)相比增長放緩。原因之一是,生產規模居世界第二位的銅礦山——印尼格拉斯伯格(Grasberg)礦區發生泥石流事故,預計至少2027年才能恢復到事故前的開工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