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三季報披露季拉開帷幕,北交所上市公司業績表現逐步揭曉。Wind數據顯示,截至10月26日,已有22家北交所上市公司披露了2025年三季報,多數公司展現出穩健的增長態勢。從已披露數據來看,雅葆軒、民士達、太湖雪、長虹能源等企業均實現營收與凈利潤的雙增長,其中部分公司增速顯著。這一表現不僅體現了北交所上市公司整體經營狀況的改善,也反映出創新型中小企業在各自細分領域的持續深耕與突破。隨著資本市場對北交所關注度的不斷提升,這些企業的業績表現與成長潛力正獲得越來越多投資者的關注。
22家北交所公司披露三季報
Wind數據顯示,截至10月26日,已有22家北交所上市公司披露今年三季報,其中多家公司業績穩健增長。
雅葆軒2025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19億元,同比增長55.90%;歸母凈利潤4872萬元,同比增長36.59%;扣非后凈利潤4802萬元,同比增長61%。2025年第三季度營業收入為1.69億元,同比增長86.75%;歸母凈利潤1945萬元,同比增長72.42%;扣非后歸母凈利潤1921萬元,同比增長107.16%。
民士達2025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3.43億元,同比增長21.77%;實現歸母凈利潤9117萬元,同比增長28.88%;扣非后凈利潤為8723萬元,同比增長38.16%。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06億元,同比增長9.92%,歸母凈利潤2814萬元,同比增長6.44%。
太湖雪的三季報顯示,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4.02億元,同比增長19%,凈利潤2316萬元,同比增長57%;扣非后凈利潤為2557萬元,同比增長101%。其中,第三季度實現營收1.21億元,同比增長23%;凈利潤為417萬元,同比增長17%;扣非后凈利潤為638萬元,同比增長84%。
長虹能源最新公告,2025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32.49億元,同比增長22%;凈利潤同比增長24%至1.77億元;扣非后凈利潤為1.53億元,同比增長18%。
訂單充足研發加碼
在業績向好的背景下,多家公司進一步披露了業務進展與未來規劃。
雅葆軒在接受投資者調研時表示,目前公司在手訂單充足,市場需求和價格預期向好,主營業務發展穩健。公司前三季度存貨為1.25億元,同比增長44.78%,主要系銷售規模擴大,原材料和在產品增加所致。雅葆軒表示,公司三大業務模塊中,汽車電子與工業控制兩大業務板塊的增長趨勢有望延續。
作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雅葆軒持續提升研發能力。三季報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公司研發費用為1191.89萬元,同比增長35.98%。經過長期積累,雅葆軒在各類印制電路板電子制造產品的工藝技術和生產制造等方面經驗豐富,圍繞PCBA全鏈條服務形成一系列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專利。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擁有各類專利51項,其中發明專利14項、實用新型專利37項,技術壁壘持續筑牢。
雅葆軒也加速推進產能擴充。今年5月,公司以1113.36萬元成功競得新建廠區地塊,同時將現有廠區整體搬遷。雅葆軒在半年報中表示,新建廠區預計提前于2025年內投入使用,屆時將有效釋放產能空間,進一步提升公司業績。
對于前三季度營收增長,民士達表示主要是報告期內國內外銷量均同比增加帶動收入增加所致。此前公司在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公司募投產線——1500噸芳綸紙產線于今年6月試生產,前期主要是積累工藝數據、確保關鍵性能達標,預計下半年起產能將逐步提升。
對于業績增長,長虹能源表示主要因為公司積極拓展市場,強化內部管理,銷售規模同比提升,盈利能力增強。
獲多家機構看好
在業績表現向好的背景下,北交所公司正獲得越來越多機構投資者的關注。從機構動向來看,多家公司在第三季度獲得了機構的增持或新進持倉。
雅葆軒的發展獲多家機構看好。開源證券給予雅葆軒“增持”評級,并建議投資者關注募投項目產能釋放對公司帶來的正向影響。另外,今年以來,東吳證券、中泰證券、江海證券等機構紛紛發布公司研報,看好公司業績前景。
民士達也獲得機構股東增持。公司三季報顯示,第三季度,匯添富北交所創新精選兩年定期開放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華夏北交所創新中小企業精選兩年定期開放混合型發起式證券投資基金分別增持19.77萬股、16.87萬股股份,成為民士達的第四和第六大股東。
太湖雪在第三季度獲得公募基金加倉,廣發北交所精選兩年定期開放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興華景成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分別買入17.75萬股、16萬股,新晉太湖雪的十大股東榜。廣信科技三季報顯示,興全商業模式優選混合基金和興全新視野靈活配置基金新晉該股前十大流通股東。
長虹能源也獲得指數型基金增持。中歐北證50成份指數發起式證券投資基金增持了2.16萬股股份,總持股合計47.7萬股,為公司第十大股東。
業內人士分析,北交所公司在今年上半年業績增長跡象明顯,成為機構投資人看好其成長性的關鍵因素。方正證券表示,建議重點關注北交所三季報情況,持續關注強壁壘、高成長和業績超預期的公司;同時從產業趨勢看,AI、機器人、固態電池等賽道會持續釋放積極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