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2025年三季度報告進入密集披露期。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10月26日《證券日報》記者發稿時,已有超300只債券型基金披露三季報,其中有157只基金在三季度實現凈值增長。
在上述實現凈值增長的157只產品中,中長期純債型基金泰信匯盈債券A以28.01%的凈值增長率暫時領跑,但其C份額同期凈值增長率僅為7.99%,兩者表現差異顯著。值得關注的是,該基金A份額在報告期內贖回份額較多,這一情況或對兩類份額的凈值增長率差異產生了影響。
今年三季度,債市出現了明顯調整。泰信匯盈債券基金經理在三季報中分析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權益市場及商品市場賺錢效應較好、投資者風險偏好提升,部分資金從債市流出;二是三季度宏觀及貿易環境相對穩定,貨幣政策未進一步寬松,債市整體利好有限;三是債券利率已在低位維持較長時間,固收類產品的絕對收益率吸引力明顯下降,票息對價格波動的保護不足,也使得固收類產品的持有體驗不如之前,債市增量資金較少。
多只可轉債基金在三季度斬獲較高凈值增長率,在凈值增長排名前7的基金中,可轉債基金占據5席。融通可轉債債券A、建信轉債增強債券A、長盛可轉債A、萬家可轉債債券A以及平安可轉債A分別實現14.41%、13.20%、11.49%、11.31%和9.72%的凈值增長。
融通可轉債債券基金經理樊鑫表示,今年三季度以來,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市場風險偏好顯著提升,股債呈現明顯的“蹺蹺板效應”。股票市場進入趨勢性上漲行情,結構上科技板塊漲幅大幅領先。可轉債市場跟隨正股上漲,但由于自身估值轉股溢價率處于高位,波動性明顯加大,結構上股性強的高價轉債表現較好。
不同可轉債基金管理人在投資操作上各有不同。樊鑫表示:“融通可轉債債券在三季度積極把握轉債市場的機會,季度的前期,考慮到轉債估值并不高,組合的倉位和彈性均提升至較高水平,且結構上重點配置了AI(人工智能)、創新藥等板塊轉債標的,絕對收益和相對收益明顯。”
長盛可轉債三季報顯示,報告期內,結合權益市場行情,長盛可轉債動態優化了行業配置,并通過波段交易積極增厚收益。整體來看,減持了部分高價、高溢價率轉債,并規避部分缺少基本面支撐的題材品種,階段性增持了部分底倉品種,整體轉債倉位水平保持穩定。
萬家可轉債債券基金經理董一平在管理人報告中表示,萬家可轉債債券在今年5月份轉為“雙低轉債(低價、低溢價率)+量化擇時策略”進行配置,同時輔以部分主動擇券策略。目前該基金轉債倉位中樞維持在85%至90%。若后續轉債市場回調至合適位置,將會擇機加強倉位配置。
在資產配置中,債券型基金是低風險偏好資金的重要選擇,債市走向也因此受到更多投資者關注。東海基金相關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近期債市逐漸表現為修復行情。隨著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中樞穩定,超長端的配置盤也逐步進場,目前30年期國債與10年期國債的利差仍維持在近一年的高點,性價比凸顯。”
“后續債市表現取決于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組合,預計貨幣政策的增量措施更多,利率具備向下修復空間。”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談及細分投資機會,明明認為,一方面,超長債目前的期限利差水平較高,后續或存在壓縮期限利差的機會,帶來一定的資本利得收益;另一方面,科創債、綠色債券等品種具備投資收益和戰略導向雙重優勢,預計需求端將持續擴容,相應品種的利差也有繼續壓縮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