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英特爾發布2025年第三季度財報。公司第三季度營收137億美元,同比增長3%,高于此前指引的126億至136億美元;凈利潤41億美元,去年同期虧損166億美元;第三季度每股收益(EPS)為0.90美元;非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每股收益為0.23美元。在此之前,英特爾已經連續六個季度虧損。
受該財報提振,英特爾周五盤前股價上漲近8%。
同時,英特爾預計2025年第四季度營收為128億至138億美元;非通用會計準則每股收益預計為0.08美元。英特爾的前瞻性預測已不包括Altera,因對其多數股權的出售已于2025年第三季度完成。
英特爾首席執行官陳立武表示:“第三季度的業績表現,體現了公司執行力的提升以及在戰略重點上的穩步推進。人工智能正在加速計算需求,并在我們的產品組合中創造極具吸引力的機會,包括我們的核心x86平臺、專用ASIC和加速器方面的新業務,以及晶圓代工服務。英特爾先進的CPU與生態,加之以我們的尖端邏輯制造和研發能力,使我們能夠很好地把握這些趨勢帶來的長期機遇。”
英特爾首席財務官David Zinsner介紹,當季公司采取了重要措施以強化資產負債表,包括獲得美國政府的加速撥款,以及NVIDIA和軟銀集團的投資。這增強了運營靈活性,并彰顯了公司在生態系統中的關鍵作用。第三季度業績表現超出預期,標志著公司的執行力連續四個季度實現提升,也反映出核心市場的潛在實力。當前需求持續高于供應,預計這一趨勢將延續至2026年。
第三季度,公司從運營中產生了25億美元現金。
除了業績情況超預期,近期公司不乏業務及合作亮點。例如,今年8月,軟銀集團投資20億美元購入英特爾普通股,該筆資金計劃用于支持數字化轉型、云計算及下一代基礎設施的先進技術,實現人工智能變革等。
同月,英特爾和特朗普政府宣布達成協議,通過美國政府提供的89億美元資金,支持美國技術和制造業的發展。本季度,英特爾已獲得來自美國政府的57億美元資金。
9月18日,英特爾和NVIDIA(英偉達)宣布達成合作,共同開發面向超大規模計算、企業級和消費級市場的多代定制化的數據中心和個人計算產品。雙方將融合英特爾先進的CPU技術和x86生態優勢,以及NVIDIA基于NVIDIA NVLink的AI和加速計算平臺。NVIDIA同時承諾投資50億美元購入英特爾普通股。
在10月9日,英特爾則公布了代號Panther Lake的新一代客戶端處理器英特爾? 酷睿? Ultra(第三代)的架構細節,該產品預計將于今年晚些時候開始出貨。Panther Lake是英特爾首款基于Intel 18A制程工藝打造的產品。
Intel 18A是英特爾開發和制造的首個2納米級別制程節點 ,與Intel 3制程工藝相比,其每瓦性能提升高達15%,芯片密度提升約30%。該節點在英特爾位于俄勒岡州的基地完成研發、制造驗證并進入早期生產階段,目前正加速在亞利桑那州實現大規模量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