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部10月23日釋放重要信號:鼓勵礦業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延伸礦產品加工產業鏈,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加強生態修復治理。
2025(第二十七屆)中國國際礦業大會當日在天津開幕,大會主題為“互融互通,共建共享”。當前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飛速發展,能源轉型步伐加快,新興產業對礦產資源需求快速增長,全球礦業正處于加速轉型的關鍵時期。
自然資源部副部長、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許大純代表中國自然資源部提出三點倡議:
共建創新生態,為礦業發展提供新動能。促進礦業開發與生態保護有效協同,進一步推動新興技術應用,加快數智化轉型,實現礦業高效、智能、可持續發展。
共享發展成果,為礦業發展提供新模式。鼓勵礦業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延伸礦產品加工產業鏈,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加強生態修復治理。
共創開放格局,為礦業發展提供新機遇。推動各國礦業政策、行業標準、技術規范等對接互認,不斷提升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開展更多務實合作項目,推動互利共贏和共同繁榮。

當前,礦業正處于加速轉型的關鍵時期。攝影/章軻
業內專家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當前,中國正在大力推進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但同時,廣大礦業企業也面臨著資源、技術、環保、市場等多方面的發展困境。
在加快數智化轉型,實現高效、智能、可持續發展方面,專家表示,礦業企業可引入先進數字化技術,利用5G網絡低延時、高帶寬的特點,實現井下設備的遠程精準操控;推廣使用智能巡檢機器人、智能礦燈等設備,提升巡檢效率和安全性。打造智能綜合管控平臺,整合生產、管理、安全等各個環節的數據和業務系統,實現對礦山的全面、實時監控和智能化管理。通過建設分布式光伏系統等方式,優化能源結構,實現降本、降碳雙效益。
在2025中國國際礦業大會上,自然資源部發布的《中國礦產資源報告(2025)》(下稱《報告》)介紹,2024年,我國持續深化礦產資源管理改革,礦產資源治理體系進一步健全完善。新《礦產資源法》圍繞保障國家礦產資源安全、切實維護礦業權人合法權益、營造公平透明可預期的市場競爭環境、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創新性制度規定。
同時,自然資源部加大政策供給,全面加強礦產資源規劃引領管控,深化地質勘查、礦產資源儲量管理、礦業權市場化配置、地質資料管理與稅費改革,持續優化外商投資導向,為提升資源保障能力、推動礦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制度基礎。
《報告》顯示,我國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取得重要進展,礦產資源家底進一步夯實,在重點成礦區帶和大型油氣盆地實現了一系列找礦重大突破。2024年,我國地質勘查投資1159.94億元,連續四年實現正增長,“十四五”以來累計投入找礦資金近4500億元;全國新發現礦產地150處。2024年,我國采礦業固定資產投資延續增長態勢,比上年增長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