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A股市場下探回升,上演縮量上漲行情,成交額為1.66萬億元,連續6個交易日成交額不足2萬億元。冰雪旅游、鋰礦、煤炭、量子技術、操作系統等板塊表現活躍,整個A股市場超2900只股票上漲,逾70只股票漲停。
近期正處于上市公司三季報密集披露期,Wind數據顯示,截至10月22日,已有372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了2025年三季報,其中,73家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出現了QFII的身影,QFII在三季度新進成為30只個股的前十大流通股東,并對另外21只個股的持股數量相比上季度有所增加。
分析人士認為,全球投資者對中國資產的倉位仍低,有增持空間,隨著政策明朗和經濟數據回暖,市場有望迎來上升行情。
縮量上漲
10月23日,A股市場下探回升,上證指數一度跌近1%,深證成指、創業板指均一度跌逾1%。截至收盤,上證指數、深證成指、創業板指分別上漲0.22%、0.22%、0.09%,科創50指數、北證50指數下跌0.30%、1.07%。
大盤股集中的上證50指數、滬深300指數分別上漲0.56%、0.30%,小盤股集中的中證1000指數、中證2000指數分別下跌0.06%、0.22%,大盤股表現相對強勢。此外,中證紅利指數上漲0.81%,10月以來連續走強,累計上漲4.23%,走勢明顯強于大盤,反映了近期紅利價值股的強勢。
個股方面,整個A股市場上漲股票數為2994只,72只股票漲停,2302只股票下跌,9只股票跌停。市場成交縮量,當日A股市場成交額為1.66萬億元,較前一個交易日減少295億元。
從盤面上看,冰雪旅游、鋰礦、煤炭、量子技術、操作系統等板塊表現強勢,培育鉆石、光模塊、先進封裝等板塊出現一定調整,市場出現明顯輪動。申萬一級行業中,煤炭、石油石化、社會服務行業漲幅居前,分別上漲1.75%、1.52%、1.07%;通信、房地產、建筑材料行業跌幅居前,分別下跌1.51%、0.99%、0.91%。
領漲的煤炭板塊中,陜西黑貓、山西焦化、云煤能源、上海能源、鄭州煤電、大有能源等多股漲停,其中大有能源近10個交易日9次漲停。
近期,A股市場持續縮量,10月16日-10月23日,A股市場成交額已連續6個交易日不足2萬億元。
尚藝基金總經理王崢表示,近期市場持續縮量震蕩是多重因素疊加下的流動性收縮和預期分化所致。首先,市場情緒不高,增量資金觀望情緒濃厚,日均成交額持續降低,存量資金博弈特征明顯;其次,當前處于政策空窗期,市場在等待“十五五”規劃等明確信號;最后,結構性問題突出,科技主線不明朗,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制約風險偏好。整體上這種縮量整理反映了市場在尋找新平衡的過程。
思源電氣最受QFII青睞
上市公司2025年三季報正在密集披露當中,三季度末QFII重倉股及三季度持股變動情況浮出水面。從已有情況來看,QFII三季度積極加倉A股市場,新進成為30只個股的前十大流通股東,并對另外21只個股的持股數量相比上季度有所增加。
Wind數據顯示,截至10月22日,共計372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了2025年三季報。在已披露三季報的上市公司中,有73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東中出現了QFII的身影,合計持股數量達3.73億股,持股市值為86.94億元(以2025年三季度末收盤價計算)。
從QFII持倉市值排名看,QFII對思源電氣的持倉市值達12.67億元,位居第一;對中國西電、海大集團的持倉市值分居第二、第三位,分別達8.77億元、7.66億元。
在73只QFII重倉股中,QFII對30只股票在三季度新進前十大流通股東序列,其中鉑科新材、中材科技、中策橡膠前十大流通股東中QFII持倉市值均超4億元。
從持股增加數量情況看,QFII三季度對21只股票持股數量增加。具體來看,持股數量增加股數居首的中國西電獲QFII加倉7285.11萬股;星網宇達、思源電氣分別獲QFII加倉699.80萬股、351.20萬股。
從行業板塊持倉情況來看,在73只QFII重倉股中,QFII對電力設備、農林牧漁、機械設備行業持倉市值居前,分別為24.27億元、14.26億元、8.56億元。
從QFII相關機構持倉市值排名看,在73只QFII重倉股中,摩根士丹利國際股份有限公司三季度末持倉市值最高,為20.38億元;摩根大通證券有限公司、瑞士聯合銀行集團持倉市值分居第二、第三位,持倉市值分別為15.3億元、11.8億元;美林證券國際有限公司持倉市值超10億元。
摩根士丹利首席中國股票策略師王瀅表示,從全球投資者的總體配置來看,中國股票資產的倉位仍處于相對較低的水平。從長期來看,全球投資者對中國資產進一步增持將是大勢所趨。
市場有望繼續上行
Wind數據顯示,截至10月23日收盤,A股總市值為115.73萬億元。萬得全A滾動市盈率為22.41倍,滬深300滾動市盈率為14.46倍。
“短期看,A股市場仍將維持震蕩格局,方向選擇取決于政策催化與基本面改善的共振。”王崢表示,當前位置向下空間有限,中長期上行行情正在孕育,因為市場估值不高、政策托底預期明確、企業盈利逐步改善以及資金遷移的長期趨勢未變。隨著政策明朗和經濟數據回暖,市場有望迎來上升行情。
華西證券研究所副所長、策略首席分析師李立峰表示,股市微觀流動性仍較充裕,資本市場穩市機制建設和投資者回報制度完善是本輪行情區別于以往的最大特征,當前中國資產整體不貴,短暫調整后有望開啟一輪修復行情。
高盛首席中國股票策略分析師劉勁津最新發布報告稱,中國股市將進入更為持久的上漲階段,預計關鍵指數到2027年底將有約30%的上漲空間,主要由12%的盈利趨勢增長和5%-10%的進一步重估潛力推動。中國股票相對全球股市仍存在折價,潛在的中國資產再配置資金規模可達數萬億美元。
對于市場配置,王崢認為,投資者可以采取穩健防御疊加適度進攻的策略,配置高股息、低估值的防御性板塊,在提供安全邊際的同時關注科技成長主線,聚焦AI、高端制造等政策支持方向,把握結構性機會。
李立峰表示,指數調整期會加快風格輪動,低位的紅利、金融板塊可承接資金的流入。待結構再平衡后,市場向上突破大概率還是依靠高景氣度的成長板塊,資金仍有望重新聚焦科技成長和未來產業投資。主題上,建議關注并購重組。
高盛建議,采取以超額收益為中心的策略,在成長型股票中重點關注AI題材、出海領軍企業、“反內卷”受益企業和A股小盤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