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證券時報記者 許孝如
近兩個月,在上證指數創出十年新高的背景下,私募基金迎來新一輪規模擴張的機遇,又一批私募加入“百億俱樂部”。
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10月22日,百億私募數量突破至101家,較8月底的91家新增10家。其中,正瀛資產、開思私募、太保致遠(上海)私募、大道投資為新晉百億私募,有6家私募為再次回歸百億陣營。
值得注意的是,百億私募的格局悄然生變,量化私募數量升至47家,成為“百億俱樂部”主力軍,將主觀策略私募甩在身后;同時,行業頭部效應進一步強化,優勝劣汰加速。
重現“雙百”格局
百億私募數量是衡量私募業發展和市場溫度的一個重要指標。
2020年~2021年,在一輪牛市的推動下,一批私募跨越百億規模大關。2021年底,百億私募數量首次突破100家,私募行業進入百家、百億的“雙百”時代。
隨后,百億私募陣營繼續擴容,尤其伴隨著量化私募的崛起,百億私募數量在2023年一度最高達到115家。然而,到了2024年,在市場持續下行的背景下,私募的規模縮水嚴重,一批百億私募掉隊。
尤其在去年8月,百億私募數量一度銳減至80家,一批私募從百億規模縮水至50億元~100億元之間,甚至有個別私募掉落至50億元以下,從此一蹶不振。
進入2025年,尤其是下半年以來,A股走出一輪強勢上漲行情,上證指數創出十年新高,百億私募數量不斷增長。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10月22日,百億私募數量增至101家,時隔一年多重返百家之上,較8月底的91家新增10家。
其中,正瀛資產、開思私募、太保致遠(上海)私募、大道投資等4家為新晉百億私募,紅籌投資、源峰基金、上海新方程私募、望正資產、旌安投資和赫富投資等6家則是回歸百億陣營。
排排網集團旗下融智投資FOF基金經理李春瑜表示,10月以來,百億級私募機構數量繼續增加,一是A股市場企穩回升,權益類資產收益有所提升,帶動私募產品業績與規模同步上升。二是投資者對頭部私募的認可度進一步提高,資金持續向業績較穩、策略成熟的機構集中。
量化私募成主力軍
值得注意的是,百億私募的格局已悄然生變。從投資模式分布看,上述101家百億私募中,量化私募數量最多,共47家,占比46.53%,成為“百億俱樂部”主力軍;主觀策略私募緊隨其后,共44家,占比43.56%;混合策略私募有8家,占比7.92%;另有2家機構尚未披露投資模式。
在2021年底,百億私募數量首次突破100家,彼時百億量化私募僅為25家,4年后百億量化私募增長近一倍,占比持續提升,這也意味著一批主觀策略百億私募機構掉隊。
從9月以來新晉的10家百億私募來看,主觀策略私募有6家,混合策略和量化策略均為2家。在這一輪市場快速上漲的推動下,主觀策略私募終于以相對優異的業績表現,吸引了資金的流入,推動規模的迅速上升。
華南一家私募負責人表示,量化和主觀之間并非涇渭分明,量化的諸多策略和方法論,對主觀投資也有借鑒作用。
此外,量化與主觀發展的方向有差異化,量化投資覆蓋全市場的股票,追求策略的效率和快速迭代;主觀策略則看重標的公司的質地,追求個股的深度挖掘。雖然短期量化的發展可能對主觀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但長遠來看影響不大。
行業頭部化在加快
隨著行業監管深化以及市場競爭加劇,私募行業頭部化加快。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場共備案私募證券產品8935只,其中有備案私募產品的私募管理人數量達2322家,其中1879家備案產品在5只以內;有26家私募管理人備案產品超過40只,累計備案了1654只,占總備案數量比例的18.5%。
在這26家私募中,有23家為百億私募,其中百億量化私募管理人達19家。寬德、黑翼、明汯,分別備案了120只、114只、111只產品。
三季度以來,百億量化私募的規模出現了新一輪躍遷,資金不斷向頭部量化聚攏。業內人士表示,私募行業“頭部效應”進一步強化,資源不斷向優質私募傾斜,行業優勝劣汰加速。在以絕對收益為指標的私募業,競爭十分激烈,不進則退,私募唯有專注于做好投資,為客戶不斷地提供超額收益,才能不被市場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