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0月23日)是港珠澳大橋開通七周年,七年來,這座跨越伶仃洋的“世紀工程”不僅成為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的“超級紐帶”,也成為外貿增長的強勁引擎。
珠海公路口岸進出口貨值累計1.24萬億元
據拱北海關統計,截至今年9月份,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進出境車輛累計1893.1萬輛次、進出口貨物總值累計1.24萬億元。其中,今年前9個月,進出口貨物總值達2288.8億元,同比增長37%。
新業態:電商奔涌 鏈接全球
在港珠澳大橋口岸的跨境電商出口查驗平臺,每天都是一派繁忙景象。一個個待檢包裹在大型X光機的傳送帶上快速移動,企業申報信息與過機圖像同步展示在海關查驗電腦終端上,每個包裹平均6秒內就可完成“非侵入式查驗”。
拱北海關所屬港珠澳大橋海關監管四科科長 龔忠年:這里日均近500輛跨境電商貨車通關,滿載超過160萬個包裹,“飛”向全球130余個國家與地區。
七年來,這條“大橋通關—港澳轉鏈—全球速達”的電商快線包裹量迅猛增長。數據顯示,今年前9個月,經港珠澳大橋口岸通過海關跨境電商管理平臺出口已突破764.6億元,同比增長99.2%,貨值已經超過去年全年,港珠澳大橋口岸躍居全國跨境直購模式出口第二大口岸。
物流企業負責人 蔡東覺:大橋口岸現在可以直接聯通香港和澳門,每天通過大橋口岸出口的跨境電商包裹有10余萬件。海關推出一系列便利化措施,“全天候”保障跨境電商包裹順暢通關。這樣的穩定、可預期的通關環境,極大縮短了企業物流時間,增強了我們布局全球、承接更大業務量的信心。
拱北海關所屬港珠澳大橋海關副關長 江海燕:我們通過信用管理手段實施精準監管,落實“簡化申報、清單核放、匯總統計、優先查驗”等便利化措施,更好助力電商企業“出海淘金”。
智檢加速通關進出口貨值7年增長超5倍
港珠澳大橋開通7年來,進出口貨值也從開通初期的月均41億元躍升至目前的月均254億元,增長逾5倍。其中,高技術產品出口增長尤為突出。
10月12日,廣東一家醫用科技公司出口的一票價值約9萬元人民幣的醫用設備運抵大橋口岸,不到5分鐘就辦結出口手續駛離口岸,這批貨物接下來將通過香港機場運往南美市場。
如今,大橋口岸貨運類別日益豐富,從精密電子元件到高端醫療設備,從新能源產品到智能終端,“高新”動能正在為口岸發展注入澎湃活力。
拱北海關所屬港珠澳大橋海關監管三科科長 李琦:我們針對高新技術產品非無塵環境開包易損的特點,通過大型集裝箱及車輛檢查設備、X光機等非侵入式機檢設備和應用人工智能算法模型實施智能審圖,提高對進出口高新技術產品非入侵式查驗比例,最大化降低產品損耗。
今年前9個月,經大橋口岸進出口高新技術產品達657.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2.2%。
“經貿動脈”聯通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
隨著港珠澳大橋“經貿新通道”效應的持續釋放,其輻射范圍已從傳統市場延伸至更廣闊的新興市場。
今年前9個月,經大橋口岸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貨值達681.9億元,同比增長52.6%,港珠澳大橋逐漸成為我國與共建國家經貿合作的黃金樞紐。
七年來,港珠澳大橋口岸從基礎設施“硬聯通”到規則機制對接“軟聯通”不斷邁進,一系列通關改革措施在口岸落地見效,粵港澳三地實現跨境執法互認,轉關貨物采用“跨境一鎖”“綠色關鎖”等便捷模式,“粵港澳三地一鎖”模式在大橋率先啟動實施。大橋口岸還為企業量身定制“政策包”,設立專人專崗提供貿易國家關稅政策、技術標準咨詢,為企業“走出去”鋪就“高速路”,為高水平開放注入新動能。
目前,經大橋口岸進出口貨物收發地已實現內地31個省(市、自治區)全覆蓋。從伶仃洋上的“世紀工程”到聯通內外的“經貿動脈”,港珠澳大橋不僅拉近了粵港澳三地的空間距離,更為整個大灣區外貿穩增長注入了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