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以來,A股市場維持高位震蕩。近期,高盛、摩根大通、瑞銀等多家外資巨頭相繼發聲,積極看好后市。
高盛在10月22日最新研報指出,中國股市正步入慢牛行情,預計主要股指到2027年底將上漲約30%。該機構還表示,隨著牛市行情的展開,投資者的思維模式應從“逢高減倉”轉向“逢低買入”。
摩根大通也在近日發布研報稱,隨著居民資產配置逐步向股市轉移,看好滬深300指數截至2026年底的表現。
瑞銀證券中國股票策略分析師孟磊也在本周發聲,認為市場中期向好,成長風格或仍是投資主線。
高盛:投資者思維應從“逢高減倉”轉向“逢低買入”
10月22日,高盛研究部股票策略分析團隊發布最新研報,認為中國股票市場正步入慢牛行情。
高盛研究部股票策略分析團隊分析稱,MSCI中國指數相對于2022年末的周期底部已反彈了80%,但其間經歷了四次大幅回撤。“我們目前認為中國股市將步入更具持續性的上行趨勢,預計主要股指到2027年底將上漲約30%,受到盈利增長12%的趨勢和估值進一步上修5%~10%推動。”
該團隊指出,中國股市迎來持久牛市行情,具備四大有力支撐:
首先,政策利好窗口開啟。一是托底政策在一年前已經出臺,旨在降低左側尾部風險;二是需求側刺激以及新的“十五五”規劃將推動增長再平衡及緩解外部風險;三是新“國九條”已釋放并提升了股東回報;四是,行業監管有所放松,這激勵了中國民營企業的回歸和崛起。
其次,經濟增長再度提速:AI改寫了盈利格局,AI資本支出帶來的盈利提振日益顯現;“反內卷”重燃了盈利增長的希望;“出海”彰顯了中國日益增強的競爭力,這些因素共同將趨勢性每股盈利增速提升至12%上下。
再次,中國股市目前估值較低。例如,指數市盈率處于周期中期水平;債券收益率低迷;中國股市相對于全球其他股票市場長期存在估值折讓。此外,美聯儲政策放松以及中國(實際)利率可能下行也對股票估值構成利好。
最后,資金流強勁。中國資本流入股市的結構性趨勢可能已經開始,居民資產轉配股票潛在可帶來數萬億元的資金流;從外部來看,基于投資分散化需求以及對中國市場的持續低配,中國市場已重回全球投資者視野。
高盛研究部股票策略分析團隊認為,存續的宏觀風險將引發市場短期回調,但隨著牛市行情的展開,投資者的思維模式應從“逢高減倉”轉向“逢低買入”。
該團隊稱,回報分化通常在牛市中加劇,因此建議采取以超額收益為中心的策略,在成長型股票中重點關注中國民企十杰、中國AI題材、出海領軍企業、“反內卷”受益企業和A股小盤股,同時以股東回報投資組合獲取高現金收益率來實現平衡。
摩根大通:中期看好滬深300指數,關注反內卷和服務消費機遇
摩根大通中國股票策略團隊近日發布報告,維持對A股市場的積極看法。該團隊表示,在中期維度上,看好滬深300指數截至2026年底的表現,主要原因是居民資產配置逐步向股市轉移,有望維持反彈走勢。
“年初至今已被充分捕捉的主題可能聚焦于供給側,如人工智能、機器人和先進制造,但我們要強調的是,‘反內卷’和服務消費機遇是額外的主題選擇。”摩根大通表示,特別看好“反內卷”這一主題,認為它可能成為“十五五”規劃的重點之一,并有望帶來18-24個月的投資行情。
摩根大通指出,如果相關政策得到有效落實,“反內卷”有望通過推動股票升值,顯著提升居民財富水平,而這主要得益于企業盈利、現金流和股息的改善。此外,盡管市場對2025年每股收益的普遍預期可能面臨下調壓力,加上中美談判可能加劇年底市場波動,但“反內卷”政策與中國政府適度的財政支持,或將有助于穩定市場對滬深300指數未來12個月每股收益的預期。
摩根大通還表示,與發達市場相比,中國的服務消費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建議關注醫療保健服務、金融及文教娛樂等領域的投資機會。從宏觀消費結構來看,中國居民在住房方面的支出占比高于美國(中國22%vs美國19%),而在醫療保健(中國9%vs美國17%)、金融服務(中國極低vs美國8%)以及文教娛樂(中國10%vs美國13%)方面的支出則明顯偏低。從估值角度看,這些行業的龍頭公司當前股價相較于其2010年以來的估值中位數處于相對合理區間,偏離程度有限;同時,14天相對強弱指數也顯示,這些板塊目前并未出現超買信號。
瑞銀:市場中期向好,成長風格或仍是主線
10月以來,A股市場經歷了一定程度上的從科技成長往價值紅利的風格切換。10月以來,創業板指、科創50等指數有所回調,而紅利指數則逆勢上漲。
對此,瑞銀證券中國股票策略分析師孟磊分析稱,短期內推動上述市場風格變化有三個原因:一是中美貿易摩擦升級,投資者去風險下對組合進行再平衡;二是科技板塊前期漲幅較大,部分投資者有獲利了結的需求;三是部分投資者擔憂杠桿資金對于高彈性個股的凈流入可能會邊際放緩。
孟磊表示,中期來看,成長風格或仍是投資主線。前述短期內推動市場發生變化的原因均難以在中期推動市場風格大幅切換。
首先,參考過往經驗,A股市場傾向于在貿易摩擦升級的首兩個交易日對相關影響進行計價。本輪的關稅風險已致使10月13至14日中國股票市場出現連續兩天的回調,市場已大致將關稅的沖擊反映在了股價中。其次,近期大科技板塊的股價回落已部分釋放了倉位擁擠的風險。大科技板塊的成交金額占全部A股的比例在上周下降至32%,低于9月底的38%,處于過去兩年均值。最后,此次融資折算率的調整在技術上的實際影響非常有限。當前市場的杠桿水平總體可控,并未出現過熱跡象。盡管A股市場近期出現回落,但融資余額不減反增。
配置上,孟磊認為,市場中期展望依然向好,“成長”風格可能跑贏“價值”風格。當前投資創業板的風險回報較好。大小盤方面,考慮到市場成交額進一步大幅躍升的可能性較低,上半年大幅跑贏市場的小盤股進一步擴大超額收益的難度有所提升。
排版:劉珺宇
校對:楊舒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