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將圍繞未來產業打造“6大核心產業+X個潛力賽道”動態發展體系。
近日,《廣州市關于加快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實施意見》(下稱《實施意見》)印發。10月21日,廣州舉行相關新聞發布會。
《實施意見》提到,六大核心產業為智能無人系統、具身智能、細胞與基因、未來網絡與量子科技、前沿新材料、深海深空。此外,面向未來技術前沿,建立“技術預見—動態評估—賽道孵化”機制,持續跟蹤腦科學與腦機接口、綠色氫能等X個潛力方向。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廣州未來將強化技術策源,并開放應用場景。當地計劃建成10個未來產業高能級創新平臺,50個概念驗證中心和中試平臺,100個首試首用應用場景。此外,當地還將圍繞未來產業培育創新生態,在企業培育上構建“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獨角獸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實現產業規模倍數級增長。
在金融支撐方面,當地將優化整合廣州科技創新母基金,打造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的基金群生態。并加快制定實施科技保險政策,聚焦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業孵化、科研開發、成果轉化等關鍵環節,提供保險保障支持。
廣州市委金融辦副主任俞薇在會上表示,目前,廣州已落地10支AIC基金,此外共有私募基金公司760家,私募基金產品4897只,管理規模約5300億元。例如,廣州金控集團設立100億元天使母基金,以“直投+子基金”模式打造“耐心資本、長期資本”。廣州金控基金已投資64個項目,超40億元,涵蓋廣州建設“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里的6個未來產業。此外,為促進資本與產業對接,廣州與深交所合作上線廣州市資本市場融資對接服務平臺,通過“線上+線下”提升產融對接效率,平臺已匯聚超800家重點企業。
就培育壯大細胞和基因治療等未來產業,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王玉印表示,廣州將探索細胞基因領域地方立法,并繪制廣州細胞基因“產業畫像”和發展路徑圖,建設黃埔、南沙、越秀、荔灣四大價值創新園區,組建院士專家智庫,推動設立生物醫藥產業基金。
廣州市科技局黨組成員、市委科技辦專職副主任孫翔表示,支持南沙區打造全國首個城市級全空間無人體系超級場景。全面開放明珠灣起步區33平方公里“海、陸、空、地下”四域空間,發布10大應用場景需求,吸引近20家企業的新技術新產品在此試驗驗證。支持番禺區建設全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粵港澳大灣區)陸空一體化智能出行分中心,吸引全國高校優質科技成果來穗轉化落地,培育一批新興企業。推進海心沙全空間智能體系體驗中心建設,集中展示智能無人系統領域新產品、新技術及新應用。
據廣州市發展改革委一級調研員(市管)吳富偉介紹,2024年廣州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10022.52億元,占全市GDP的比重達32.3%,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與健康等產業蓬勃發展,有利于前沿技術的產業化應用。經過多年培育發展,目前廣州未來產業發展已成形起勢,邁入加速發展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