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鏈爆發!
10月21日早盤,蘋果概念股迎來集體拉升,相關指數大漲近3%,A股福立旺一度漲超12%,環旭電子漲停,安泰科技、立訊精密、珠海冠宇等漲超8%。港股蘋果概念股亦是集體大漲。
分析人士認為,消費電子的回暖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貿易緊張局勢最近幾個交易日略有緩解,這顯著利好消費電子板塊;
二是近日Counterpoint Research發布的數據也極大地提振了市場信心。報告顯示,iPhone 17系列在中國和美國市場的早期銷售極為強勁,銷量較iPhone 16系列高出14%。此外,Melius Research分析師在研報中指出,蘋果現擁有多年來最強勁的長期產品路線圖。
集體拉升
10月20日晚間,美股收盤,蘋果漲約4%,收盤報262.24美元/股,創下歷史新高,總市值飆升至3.89萬億美元。憑借這一表現,蘋果反超微軟的3.84萬億美元,再度成為美國第二大市值公司。這一表現對于A股和港股的產業鏈有明顯帶動。
今日早盤,蘋果概念股集體飆升。環旭電子漲停,統聯精密、奕東電子、視源股份、立訊精密、工業富聯、歌爾股份等集體飆升。港股市場高偉電子、丘鈦科技、瑞聲科技、富智康集團、舜宇光學、比亞迪電子亦集體大漲。
近日,Counterpoint Research發布的數據也極大地提振了市場信心。報告顯示,iPhone 17系列在中國和美國市場的早期銷售極為強勁,銷量較iPhone 16系列高出14%。其中,iPhone 17基本款在中國市場表現格外突出,銷量幾乎翻了一番;而高端機型iPhone 17 Pro Max在美國的需求增速最為迅猛。
Loop Capital將蘋果評級從“持有”上調至“買入”,成為最新一家看好iPhone需求改善趨勢的投行。其在報告中指出,當下正處于蘋果長期預期的采納周期起點,預計到2027年全年,iPhone出貨量將持續增長。
10月21日,Melius Research分析師在研報中指出,蘋果現擁有多年來最強勁的長期產品路線圖。計劃明年初推出的新一代Siri 2.0,將推動未納入財務模型的新產品類別,如家庭中樞設備和機器人,或支撐蘋果營收與利潤。分析師還表示,iPhone升級周期未來幾年將成重要增長動力。預計2026財年及以后推出的新款iPhone將提升平均售價,推升營收和利潤率。此外,蘋果每股盈利能力或早于市場預期突破10美元。
市場風格是否又變了?
隨著貿易爭端局勢緩和,市場風險偏好也明顯回升。因此,市場結構也有了明顯變化。10月21日早上,紅利指數明顯回落。相應的,雙創相關資產顯著飆升。創業板指漲超3%,滬指漲近1%,深證成指漲近2%,超硬材料、深海科技、CPO、存儲芯片等方向領漲,滬深北三市上漲個股超4200只。那么,風格是否再度發生了變化?
國金證券認為,此前市場的調整的內核可能并非貿易關系的變化。A股市場出現較大幅度回撤,且貿易沖突加劇不能解釋本來受益于此邏輯的自主可控板塊回撤反而更大的現象。調整更深層次的原因是:當前美國金融資產與GDP比值本就處于高位,服務業走弱且科技發展的過程中矛盾開始出現擴散(例如電力短缺)。
A股4月以來的上漲更多與海外邏輯同頻,這輪調整也是結構切換的開始。從最新變化來看,各類事件的緩和降低了市場短期內急跌的概率。但需要看到的是,服務業向下的力量并不會扭轉,但制造業與全球實物需求回升的阻力會因為關系緩和而緩解,市場主線的變化仍在繼續。這也是他們前期提示市場風險,又在中期表達“真正的牛市還未開始”樂觀觀點的底層邏輯。
分析人士認為,調整期間漲幅較大的紅利板塊其實也有景氣回升的原因,比如煤炭和航空等。而自主可控之所以調整劇烈,主要原因還是前期漲幅過大,估值處于較高水平。短期來看,可以相對弱化風格。因為,本周仍處于關鍵窗口期,市場大跌的概率并不高。從資金博弈的角度來看,紅利資產的資金剛剛介入不久,此時大幅撤離可能性也不高,而科技股此時可能也會利用一下“窗口期”進行自救。從長期來看,可能還是要注意外圍風險。這種風險可能不止于貿易爭端,更多地可能來自全球各種資產全面暴漲之后帶來的調整風險。
排版:楊喻程
校對: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