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證券時報記者 張智博
10月20日,國際數據公司(IDC)發布報告顯示,2025上半年,全球智能眼鏡(AI眼鏡)市場出貨量達406.5萬臺,同比增長64.2%。未來,隨著產品形態持續創新、應用場景不斷拓寬,智能眼鏡有望成為下一代人機交互入口,為消費電子市場帶來新增長動力。
IDC預計,到2029年全球智能眼鏡市場出貨量將突破4000萬臺,其中中國市場份額將穩步提升,預計五年復合增長率(2024~2029年)將達到55.6%,增速位居全球首位。
智能眼鏡正成為各大科技公司的主攻方向之一。
在上個月末,Meta發布了Ray-Ban Display智能眼鏡,起售價為799美元,該智能眼鏡獲得消費者熱捧。Meta首席技術官安德魯·博斯沃思日前表示,Ray-Ban Display智能眼鏡在各地的實體零售店幾乎已經售罄,且在11月之前的試戴也幾乎全部被預約滿。據VR陀螺報道,在中國大陸電商平臺上,這款原價約合人民幣5800元的眼鏡,最高售價已飆升至15000元。
蘋果也將目光瞄向智能眼鏡,已暫停對Vision Pro頭顯的升級計劃,將資源轉向開發可與Meta產品相媲美的智能眼鏡。市場研究公司Omdia發文表示,VR頭顯需求正經歷低迷期,AR智能眼鏡逐漸成為新焦點,該品類正成為設備零售和訂閱服務的新增長點。
AI智能眼鏡作為AI應用落地的最佳載體,正驅動智能穿戴設備迭代升級。銀河證券指出,今年推出的新型可穿戴設備有望推動市場復蘇,通過技術突破+生態整合+市場下沉,AR眼鏡廠商正在推動AR眼鏡從“小眾極客玩具”邁向“大眾智能終端”,隨著AI+AR技術的成熟,智能眼鏡有望成為繼智能手機后的下一代主流計算終端。
據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AI眼鏡概念股中,今年前三季度融資資金凈買入額超過10億元的有12只個股,立訊精密凈買入金額居首,為50.07億元;豪威集團緊隨其后,金額為20.32億元;長盈精密、中興通訊和瑞芯微排名第三至第五,凈買入額均在15億元以上。
在8月27日的投資者調研活動中,立訊精密表示,公司在AI眼鏡領域,無論是零組件還是整機產品,均有廣泛布局。目前,在AI眼鏡整機產品類別中,約有三分之一的市場品類由公司提供支持或服務。公司與全球頭部客戶保持深度的業務接觸。
豪威集團8月8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圖像傳感器產品在小尺寸及低功耗方面的優勢高度適配AR/VR包括AI眼鏡等終端客戶需求。公司開發的LCOS產品憑借其高解析度、外形緊湊、低功耗和低成本的特點,將為AR/VR包括AI眼鏡等新興市場在經濟適配性及方案可行性方面提供更多助力。
截至10月20日,已有10只AI眼鏡概念股發布2025年三季度相關報告。根據三季報或業績預告中值統計,立訊精密、領益智造、瑞芯微、思特威前三季度凈利潤規模在5億元以上,依次為111.17億元、20.05億元、7.8億元、6.96億元;碩貝德、思特威、瑞芯微、飛榮達、炬芯科技凈利潤實現同比翻倍,其中碩貝德增幅最高,為12.85倍。
碩貝德預計前三季度實現歸母凈利潤4953.08萬元~5153.08萬元,同比增長1258.39%~1313.24%。報告期內,公司主要產品量產交付規模大幅提升,整體業績實現高速增長。公司表示,第三季度智能穿戴天線等產品與國內知名AI眼鏡客戶的合作進入量產階段;車載天線和線束業務保持快速發展態勢,凈利潤實現數倍增長;熱虹吸和PCS液冷板等產品實現小批量出貨等。
根據3家及以上機構評級數據,在2024年盈利的AI眼鏡概念股中,機構一致預測2025年凈利潤有望翻倍式增長的概念股共計11只。其中,三安光電、TCL科技、齊心集團、豪鵬科技、光峰科技預測增幅居前,依次為294.41%、289.41%、180.81%、164.47%、15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