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中旬,市場傳言10余家深圳水貝地區黃金料商相繼出現經營異常狀況,其中部分黃金料商早已人去樓空,引起廣泛關注。
證券時報記者對此進行實探報道,發現一些黃金料商的“爆雷”并不是因為板料銷售,而是因為通過預定價模式玩對賭,該模式允許商家以少量資金控制大量黃金,客戶只需支付一定的訂金,就能鎖定大批黃金,并享受看高或看空帶來的全部收益。此外,深圳水貝黃金市場存在多個面向散客的黃金預定價交易平臺,多數由黃金料商運營。
10月11日,深圳市黃金珠寶首飾行業協會官方發布行業警示函。警示函稱,深圳水貝三家黃金珠寶公司被查處,已涉嫌構成開設賭場罪。
警示函稱,“近期我們依然遺憾地注意到司法機關在深圳水貝片區相繼查處了三家黃金珠寶公司。經查,這些公司以經營黃金為名,實際通過線上平臺開展‘非實物黃金對賭’業務,其行為已涉嫌構成開設賭場罪。目前,相關公司負責人及骨干成員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涉案人員將面臨嚴重的法律后果。這些案件暴露出,個別企業為牟取非法利益,打著實物黃金交易的幌子,誘導客戶進行高杠桿的‘買漲買跌’對賭交易,其業務實質已完全脫離黃金珠寶行業的正常經營范圍,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玷污行業聲譽”。
為維護行業健康秩序,防范法律風險,深圳市黃金珠寶首飾行業協會特向全體會員單位及行業企業發出鄭重警示:
一、嚴守法律底線,認清業務本質。必須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任何以“黃金交易”為名,開展無實物交割、高杠桿、對賭性質的所謂“投資”業務,均屬違法行為,切勿心存僥幸,以身試法。
二、堅持合規經營,回歸行業本源。各企業應專注于實物黃金珠寶的研發、生產、銷售等實體業務,杜絕一切脫離實物的虛擬交易和投機活動,確保業務真實、合規。
三、加強內部管理,履行主體責任。企業負責人及股東應承擔起首要責任,完善內部風控體系,加強對業務模式的法律審核與員工職業道德教育,從源頭杜絕違規行為。
四、立即開展自查,主動規避風險。各企業應立即對自身經營業務進行全面審視,如存在任何擦邊球或違規嫌疑的業務,必須立即停止并徹底整改。
近日,國際金價再度表現強勢,記者采訪發現,水貝金飾的克價已經突破900元。金價高企之下,消費市場發生了一些變化。與此同時,黃金珠寶行業的借貨、代賣、寄售行為也多次導致糾紛,一些在水貝市場早已存在多年的交易模式——私盤對賭、違規的場外流通存在較大風險。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認為,上述事件的本質就是黃金料商從“交易商”到“莊家”的角色異化,市場仍缺乏現代商品市場的風控機制。
校對:陶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