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星期五)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請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生態環境部副部長于會文、生態環境部副部長郭芳、生態環境部副部長李高介紹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情況。
來看看發布會具體內容:
生態環境部:將重點打擊非法拆解廢動力電池等“新三樣”固體廢物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李高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十四五”以來,我國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歷史性地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目前我國危險廢物集中利用處置能力達到2.23億噸/年。生態環境部聯合最高檢、公安部持續開展打擊違法轉移傾倒危險廢物專項行動,累計查處案件1.91萬件。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扎實推進相關整治行動,打擊非法傾倒填埋固體廢物,重點打擊非法拆解廢電器和廢動力電池、廢風電機組、廢光伏組件等“新三樣”固體廢物等。
生態環境部:建設美麗中國是“口碑工程” 堅決反對各種形式主義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建設美麗中國是“口碑工程”,不是“口號工程”,必須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堅決反對各種形式主義,不搞掛牌創建和層層評比,要以實實在在的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成效,讓人民群眾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美麗中國建設的實際成果。
圍繞建設美麗中國,生態環境部將從四個方面發力。一是著力破解區域性、流域性的生態環境問題,塑造各具特色,多姿多彩的美麗中國建設板塊;二是環境要素要“全打通”,以更高標準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強化固體廢物和新污染物治理,加強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實現生態環境全面改善;三是發展方式“全轉型”,以碳達峰碳中和為牽引,加強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綠色生產力形成和發展;四是治理能力“全提升”,生態環境部將補齊環境基礎設施和治理能力短板。
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監測要加快人工智能+新技術應用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生態環境監測要加快人工智能+新技術應用。目前,生態環境部已建設生態環境圖譜庫、聲紋庫等,利用AI技術實現智能識別、智能分析、智能篩查定性,從而精準識別問題來源。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以建設國家生態環境監測網2.0版為抓手,持續提升監測預測能力,為美麗中國建設及時提供更加全面、準確、客觀、真實的監測數據。
生態環境部:我國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十四五”時期,我國綠色低碳發展邁出新步伐。生態環境部著力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截至目前,全國共有11.2億千瓦的煤電機組和9.5億噸的粗鋼產能完成全流程或者重點工程超低排放改造。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并且穩定運行,覆蓋了全國60%以上的碳排放量。同時,還啟動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加快建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綠色發展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明顯提升。
生態環境部:截至9月18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累計成交額達489.61億元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李高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范圍進一步擴大,今年新納入鋼鐵、水泥、鋁冶煉行業,實現了對全國60%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有效管控。截至2025年9月18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配額累計成交量達到7.14億噸,累計成交額達489.61億元。與此同時,碳排放數據統計核算的規范性、準確性、及時性大幅提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實現穩起步、穩運行,已成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有力舉措,成為我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一張靚麗名片。
生態環境部:“十四五”期間,全國“兩高”項目環評審批數量持續下降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進入到加快綠色化、低碳化的高質量發展階段,更加要求我們以高水平保護推動實現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近年來,生態環境部圍繞以高水平保護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構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體系,涉及到標準規范、精準監管、環評改革、綠色金融等方面。“十四五”期間,全國“兩高”(高排放、高污染)項目環評審批數量持續下降,風電、新能源汽車項目的環評數量不斷增加。2025年上半年,上述兩項項目環評數量增長44.4%和31.3%。另初步統計,“十四五”以來,生態環境部共審批電子信息制造類高技術產業項目環評文件1.46萬個,涉及總投資6.28萬億元,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提供有力的要素保障。
生態環境部:“十四五”期間,淘汰高排放車輛近2000萬輛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十四五”時期,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具有里程碑意義的5年。在藍天保衛戰方面,淘汰高排放車輛近2000萬輛。
生態環境部:“十四五”期間,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十四五”期間,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涵蓋要素齊全、布局科學合理、技術手段較為先進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其中,由生態環境部直接組織監測的站點達到3.3萬多個,覆蓋了全國所有的地級及以上城市、重點流域和管轄海域,還涵蓋水、大氣、土壤、噪聲、海洋、生態等各類要素,為生態環境保護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生態環境部:借助大數據等穿透式執法,推動全國機動車檢驗檢測機構問題率降至6.9%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于會文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生態環境部通過大數據、大模型開展穿透式執法,嚴厲打擊了第三方環保機構弄虛作假行為。以機動車排放檢驗領域為例,通過接入檢驗過程實時數據,運用大模型智能化研判,有效地發現數據邏輯不符等弄虛作假問題,推動全國機動車檢驗檢測機構問題率從2024年的53%降到目前的6.9%。
責編:萬健祎
校對:冉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