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市位于福建省東北部,依山面海。這座陸地面積僅有1.3萬平方公里的閩東小市,卻構建了最為完整的鋰電產業生態,貢獻占全球五分之一以上的鋰電池產能。
2023年,在首屆“世界儲能大會”上,寧德被授予“中國新能源電池之都”的稱號。如今,這場一年一度的儲能盛會已經被打造成推動儲能產業合作的重要平臺。
過去兩年來,儲能產業的“瘋狂”讓很多行業為之羨慕,特別是新型儲能(注:指除抽水蓄能以外,以輸出電力為主要形式的儲能技術)的快速發展。2025年上半年,新型儲能產業累計裝機規模已突破1億千瓦。
行業火熱,很多人甚至開始眺望更高的“山頭”——累計裝機規模3億千瓦。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2025世界儲能大會”上獲悉,不少人樂觀預計2030年便可達成此目標。
不過,記者也注意到,在發展速度和規模上,當我國新型儲能產業的競爭對手只剩下“昨天的自己”之時,業內人士也在呼吁要“健康”地向前奔跑。
下個千億“新”藍海
9月1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正式聯合印發了《新型儲能規模化建設專項行動方案(2025—2027年)》(下稱《行動方案》),提出了三年內全國新型儲能新增裝機容量超過1億千瓦的目標,到2027年,我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將達到1.8億千瓦以上,帶動項目直接投資約2500億元。
《行動方案》出臺后令儲能行業為之振奮。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我國新型儲能累計裝機規模僅為7376萬千瓦。三年將這一數字翻倍至1.8億千瓦甚至更多,這意味著未來幾年新型儲能發展速度將會大幅提升,也讓這一產業成為我國能源領域“十五五”建設期間的重要看點。
在2025世界儲能大會上,電力規劃設計總院黨委書記胡明分享了他對“十五五”時期新型儲能發展趨勢的觀點。
“儲能作為新型電力系統‘源網荷儲’四要素中的重要構成,其規模化的發展是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最為重要的標志。與‘源網荷’三個規模體量相比,‘儲’的規模決定‘十五五’新能源發展質量,影響電網安全運行水平,同時關系著消費側用能質量和經濟性。”胡明認為,“十五五”期間新型儲能將與源網荷各環節進一步融合,從而在促進大規模新能源開發消納、提高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和支撐用戶靈活低碳用能等方面發揮著比“十四五”時期更為重要的作用。
胡明肯定了新型儲能在下一個五年發展中的關鍵作用。對此,他進一步結合“滿足2030年全國13萬億千瓦時以上的用電需求”“促進28至30億千瓦新能源的消納”的條件測算,“在保持一定的新能源合理利用率的情況下,預計‘十五五’全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有望達到3億千瓦,行業發展將總體保持平穩較快的態勢。”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2030年實現3億千瓦裝機目標也曾被業內其他專家所提及。但從工業和信息化部給出的發展路線圖上看,這一時間節點被穩妥放寬至2035年。
在2025世界儲能大會現場,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黨委書記、副主任柳新巖發布《新型儲能技術發展路線圖(2025—2035年)》。他公布了幾組時間線:2027年,新型儲能產業步入規?;l展初期,全國新型儲能裝機超過1.8億千瓦;2030年,新型儲能產業全面市場化發展,全國新型儲能裝機超過2.4億千瓦;2035年,全國新型儲能裝機超過3億千瓦。
不過,柳新巖也表示:“這個是在考慮各種因素、綜合各方面的意見基礎上做出的一個初步判斷?!?/p>
事實上,近兩年來,新型儲能產業的確總在打破發展規模和速度的紀錄。但“熱鬧”的背后,我國新型儲能的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這也預示著,在“大快猛上”的節奏之下,新型儲能也容易遇到發展的挑戰。
構建“創新型”生態
2025世界儲能大會上,自然少不了作為東道主之一的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在演講中,他直截了當地總結了當前新型儲能產業發展所面臨的五個挑戰:安全隱患需高度重視、價格競爭異常激烈、產品參數虛標和虛假宣傳、技術同質化問題顯現,以及無序擴張一哄而上。
對此,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將其概括為5個關鍵詞:安全、價格、產品、技術及擴產。其中,價格與擴產存在因果關系:正是由于過去幾年里新型儲能產能快速擴張,改變了供需關系,導致行業陷入激烈的價格競爭中。
特別是在價格競爭上,“三年間,儲能系統價格下降約八成,近期某集采項目的中標價甚至低于0.4元/Wh,嚴重偏離成本?!痹谷悍Q,“惡性低價必然帶來減料、減配,為行業埋下質量和安全隱患。今年,‘價格戰’已蔓延到海外,這不僅讓儲能企業的毛利急速縮水,關鍵是不可持續?!?/p>
“現在儲能成了大家最關注的產業之一,大家認為它也出現了低價競爭或者‘內卷’問題。我覺得(這些問題)可能不同程度存在,但是行業本質上是希望通過競爭把成本降下來?!敝袊a業發展促進會副會長兼儲能分會會長史立山則認為,目前新型儲能成本已經很低,下一步則需要在政策、機制和標準上發力探索,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
實際上,不少與會嘉賓都不約而同地提到新型儲能“高質量發展”的話題。站在裝機規模已經突破1億千瓦的新起點,未來新型儲能產業路徑的確不能只追求規模。
今年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門印發《新型儲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從產業體系、產品性能、應用領域這三大方面提出了總體要求,并明確,到2027年,我國新型儲能制造業全鏈條國際競爭優勢凸顯,優勢企業梯隊進一步壯大,產業創新力和綜合競爭力顯著提升,實現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在2025世界儲能大會上,曾毓群也提出了關于實現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主要包括四個方面:一是要堅守儲能安全的底線,二是構建實證、可信的市場環境,三是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鼓勵創新,四是要面向零碳未來、融合零碳電力系統。在曾毓群看來,新型儲能產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需從這些方面構建“創新型”產業生態。
“總體而言,‘十五五’是規劃建設構建新型能源體系、加快建設新型電力系統、實現碳達峰的關鍵時期。新型儲能是重要的發展支撐,需要堅持規劃前瞻引領,統籌推進電源側、電網側、負荷側儲能協同發展,大力支持科技創新,以科技創新帶動產業創新,不斷完善新型儲能市場與價格機制,積極推動新型儲能高質量發展?!焙髡J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