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現代化關鍵在科技現代化,科技現代化離不開金融活水的潤澤。自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金融“五篇大文章”并將科技金融放在首位以來,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等多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勵和指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企業的支持力度,取得積極成效。
今年8月末,國有六大行中報及業績發布會落下帷幕,也為行業提供了觀察大行科技金融階段性成果的絕佳窗口。
細觀科技金融業務,六大行在頂層設計、機構設置、資源配置等方面,均給予了一攬子傾斜支持。相比于年初,六大行將科技金融相關業務的組織架構、產品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優化,配套了一系列差異化政策。從數據上看,科技金融貸款余額、科技型企業客戶數量正在逐步增加。值得關注的是,六大行還披露了關于科創債、放寬并購貸款試點條件、AIC股權投資試點擴圍等新政的落實情況。
科技金融組織架構建設逐步完善
科技金融是“五篇大文章”之首,對于推動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具有重要意義。六大行推動科技金融高站位規劃、高標準服務和高質量發展,將科技金融作為業務發展的重中之重進行安排、謀篇和布局,為科技型企業成長與科技相關產業發展提供堅實支撐,以實際行動踐行金融支持科技強國建設的責任擔當。
建設銀行副行長韓靜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今年以來,建設銀行黨委在5月專門召開戰略規劃制定實施和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明確了全行科技金融體系化系統化推進工作方案。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再次指出“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發展”,建設銀行對全行的目標、策略和措施做了前瞻性工作安排。韓靜表示,總體上,建設銀行科技金融服務的定位是成為首選銀行,服務好科技金融大文章。
從組織架構上看,各家銀行大同小異。六大行中的多數是在總行層面成立專門的科技金融委員會,形成“總分支”或“總分支網”的架構;還有一部分是直接在科技企業密集區成立科技金融事業部或科技金融特色支行/網點。
今年上半年,六大行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完善對科技金融的組織架構。其中,工行完善了“總行—25家分行科技金融中心—160家科技支行”的多層次專業化科技金融服務體系。
中國銀行構建“總—分—支”多層次組織體系,成立24個一級分行科技金融中心,275家科技金融網點,覆蓋京津冀、長三角等科創高地。郵儲銀行總行組建科技金融專班、設立科技金融中心,推動重點一級分行建設科技金融事業部一級部,構建“專業型+特色化+示范性”多層次科技金融專業機構體系。
值得關注的是,農行總行增設科技金融專職機構,在重點分行設立科技金融業務部門,增強統籌推動和投貸聯動能力;截至半年末該行已設立25家科技金融服務中心,充實300余家科技金融專業支行。交通銀行持續健全“總分轄支”四級服務體系,已有20余家分行組建了科技金融專門推進組織,設立87家科技支行和科技特色支行。
相比于2024年年報披露的“加快推進科技金融專業化機構建設”,建設銀行初步完成了科技金融專屬組織架構的搭建。韓靜介紹,建設銀行搭建五級聯動的機構組織體系和資源力量配備。已初步建成“總行—一級分行—重點城市行—特色支行(網點)—子公司”的五級科技金融專屬組織架構??傂谐闪⒖萍冀鹑诓浚ǘ壊浚谟?家一級分行總行級科技金融創新中心稱號,在重點城市二級分行成立科技金融直營中心。近期,建行在全國范圍內最新認定了405家科技特色支行(網點),實現了科技資源集中區域全覆蓋。子公司設置科技金融對口部門和專業團隊,突出科技股權屬性,明確差異化定位,實現對“雙周期”各階段股權投資需求的全覆蓋。
科技金融貸款余額、客戶數量雙雙增長
2025年上半年,六大行積極融入國家科技創新體系,依托集團全球化優勢、綜合化特色,助力科技產業高質量發展。實際業務開展過程中,大多形成了“專業機構、專項行動、專屬產品、專門風控、專屬?!钡姆阵w系,科技金融業務取得明顯成效。
一方面,科技型企業貸款余額出現了較大增長。截至6月末,工商銀行科技貸款余額突破6萬億元;農業銀行科技貸款余額4.7萬億元,增速超20%;中國銀行科技貸款余額4.59萬億元,綜合化服務累計供給超過7800億元;建設銀行科技貸款余額5.15萬億元,較上年末提升1.71個百分點,科技貸款新增7417億元,增速16.81%;交通銀行科技貸款余額突破1.5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2.93%;郵儲銀行科技貸款余額突破9300億元,本年凈增超900億元。
另一方面,科技型企業客戶數量逐步增長。例如,農業銀行服務科技型企業近30萬戶;中國銀行授信戶數16.11萬戶;建設銀行服務科技型企業數量超30萬家;郵儲銀行服務科技型企業超10萬戶。交通銀行科技貸款獲貸企業數量較上年末增長11.12%,獲貸科技型中小企業3.23萬戶。
從六大行的科技金融產品體系看,基本上是圍繞“股、貸、債、保”的思路開展科技金融業務。交通銀行發揮集團全牌照經營優勢,持續豐富“交銀科創”品牌,為科技型企業提供包括貸款、股權投資、債券融資、科技租賃在內的全生命周期全鏈條接力式金融服務。建設銀行以建信股權、建信信托、建信投資等子公司為支點,累計支持科技型企業超2000家,投資規模超900億元。
不過,不同銀行針對自身優勢特色,開展科技金融業務的側重點有所不同。例如,工商銀行重點向戰略性新興產業,專精特新“小巨人”等領域拓展。截至6月末,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余額4.2萬億元,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有貸戶覆蓋率44%。
中國銀行發揮全球化傳統優勢,支持科技型企業出海需求,聚焦解決跨境資金管理痛點,提供跨境金融服務。業績發布會上,中國銀行行長張輝介紹,依托中行全球網絡布局,中國銀行提供全鏈條科技金融服務,通過海內外聯動、商投行一體化服務,精準支持生物醫藥、芯片設計、智能計算等領域的一批科技創新企業登陸國際資本市場。
并購貸款試點、科創債、AIC取得實質性進展
今年3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組織開展適度放寬科技企業并購貸款政策試點工作,對于“控股型”并購,將貸款占企業并購交易額“不應高于60%”放寬至“不應高于80%”,貸款期限“一般不超過七年”放寬至“一般不超過十年”。
今年5月,央行與證監會聯合支持發行科技創新債券,科創債發行規??焖僭鲩L,精準引導資本流向科技領域。此外,今年2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與國家發展改革委推動金融資產投資公司(AIC)股權投資試點擴圍,彼時已實現18個試點城市全覆蓋,簽約金額超3500億元,旨在通過“債權+股權”聯動強化科技金融支持。
上述政策均圍繞服務科技創新主線:并購貸款試點通過放寬融資條件助力科技企業整合資源;科創債以長周期、低門檻特性為科創企業提供直接融資渠道;AIC試點則打破傳統銀行資金限制,開辟“股債聯動”新路徑。三者共同構建起覆蓋科技企業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務體系,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與科技強國建設。
在此背景下,六大行在中報中披露了相關情況。從并購貸款試點來看,額度與期限放寬,落地多筆重點業務。中國銀行成功落地第一批科技企業并購貸款試點業務,在杭州、寧波、成都等多地為優質科技企業提供并購交易融資支持,涉及交易金額超200億元,助力科技企業通過并購整合技術資源,實現快速發展。
科創債方面,除交行未披露具體數據外,其余五大行的承銷與投資規模呈現雙增長態勢。例如,工商銀行科技創新債券承銷規模近500億元,市場份額居同業首位;建設銀行上半年承銷科技創新債券72期,規模237.02億元,科創債券認購量同比增長近7倍;農業銀行發行200億元商業銀行科技創新債券;中國銀行科技創新債券承銷規模超300億元,并發行200億元專項債券支持科技創新;郵儲銀行科創類債券投資236.19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3.50%。
AIC股權投資基金試點方面,交行在中報中未披露相關數據,其余多家大行實現了18個試點城全覆蓋,撬動社會資本,共同助力科創企業發展。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分別設立了28只、13只AIC試點基金。建設銀行完成9只AIC試點基金設立及備案,聯合國家發改委設立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基金,撬動超千億社會資本;中國銀行注冊15只AIC股權投資基金(認繳超110億元),在商業航天等領域落地投資;科創母基金通過“子基金+直投”為初創期、成長期科技企業注入“耐心資本”;交通銀行通過附屬機構交銀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備案基金41只,認繳規模262.60億元,增幅41.72%。
(本文節選自《2025中國銀行業競爭力研究報告》,該報告將在2025年11月舉辦的“第二十屆21世紀金融年會”上正式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