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央企業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投資,占總投資比重首次突破40%,營業收入占比接近30%。”9月17日,國務院國資委主任張玉卓在國新辦舉行的“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接下來,國務院國資委將指導企業根據自身實際,積極有序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斷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牢牢把握未來發展的主動權。
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中央企業實現布局結構優化的“必選項”,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答題”。
據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袁野介紹,“十四五”期間,中央企業聚焦9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和6個未來產業,結合企業資源稟賦,進行系統化布局,逐步積厚成勢。“十四五”以來,中央企業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累計投資達到8.6萬億元,比“十三五”時期有了大幅提升,在集成電路、生物技術、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的發展速度明顯加快,在人形機器人、超導量子計算等前沿領域也實現了突破,在工業母機、新材料等領域的托底保障能力不斷增強,總體上呈現出一種“梯次拓展、合力并進”的產業發展新格局。
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持續投入,有效拓展了企業發展空間。國務院國資委數據顯示,2024年,中央企業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營業收入突破11萬億元,近兩年營收貢獻度提升8個百分點,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等5個領域的收入均超過萬億元。
隨著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加速布局,企業發展模式也受到深刻影響。比如,中央企業“AI+”專項行動的落地落實,一批通用大模型、行業模型加速應用,有效賦能傳統產業數智化轉型,形成了產業升級的新模式。
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李鎮補充稱,“十四五”期間,中央企業在能源、制造、通信等16個重點行業打造了800多個應用場景,在2025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發布40項高價值場景,并積極推動國產大模型在企業的應用和落地。
“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需要久久為功。”袁野稱,國務院國資委將以高質量編制和實施“十五五”規劃為契機,立足國家所需、產業所趨、央企所能,持續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力度,不斷提升工作質效,加快打造一批引領未來競爭的新興支柱產業,進一步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
在袁野看來,“十四五”以來,國資央企推動高質量發展邁出了堅實步伐,保持了穩中有進、進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其中,上市公司質量進一步提高。國務院國資委研究采取一系列舉措,推動中央企業控股上市公司持續改善市場表現,一批“硬科技”企業成功登陸科創板,長江電力、中航成飛等標志性重組項目順利實施,投資者回報水平持續提高。截至目前,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市值超過22萬億元,較“十三五”末增長近50%,“十四五”以來,累計實施現金分紅2.5萬億元,成為維護資本市場平穩運行的重要力量。
“下一步,國務院國資委將持續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更好發揮中央企業在國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袁野說。
對于備受矚目的中央企業戰略性專業化重組工作,據李鎮介紹,“十四五”期間,國資央企大力推進布局優化結構調整,聚焦戰略安全、產業引領、國計民生、公共服務等,以市場化方式重組了6組10家企業,新組建、設立了9家中央企業。下一步,國務院國資委將著眼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以系統性思維、前瞻性謀劃、創新性舉措,大力推動戰略性專業化重組整合,不斷提升國有資本的配置和運營效率,放大國有經濟的整體功能,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