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經濟公司數目占在港上市公司約15%,但它們占港股總市值約28%,貢獻了30%的交投額;與五年前相比,交投額的占比上升了八個百分點”。
今日,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中信建投2025全球投資者大會上演講稱,香港市場結構轉型,新經濟已成為發展的核心動力。事實上,科技與金融已成為香港經濟增長的兩大驅動力,這一點已清晰反映在港股的結構上。
中信建投證券董事長劉成表示,香港金融市場大有可為,中資券商依托“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憑借對內地政策與產業邏輯的深刻理解,對香港市場規則的精準把握,對雙向投資需求的精準匹配,在香港市場已從“參與者”成長為香港金融市場的“主力軍”。
陳茂波:香港市場結構轉型,新經濟已成核心動力
9月17日,陳茂波出席中信建投證券2025全球投資者大會并發表演講。
陳茂波表示,當前全球經濟正經歷一場由數字技術驅動的深度轉型。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顛覆性創新,正在重塑產業格局和價值創造模式。無論是發達經濟體還是新興市場,都正在全力探索如何更深入運用人工智能,提升效能、開發新產品、開拓新市場。它已成為不同經濟體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陳茂波表示,在這一歷史性進程中,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展現出強勁的發展韌性和創新活力。我們不僅積極參與科技變革,更致力于推動它的高效商業轉化和產業群聚。可以說,今天的香港,正通過科技與金融的深度結合,展現出更豐富的經濟內涵、更強大的發展動能。他從以下三個維度做了進一步闡述:
第一,香港金融市場活力強勁,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實現了跨越式的提升。今年以來,香港金融市場的集資能力和流動性水平保持全球領先,多項關鍵指標表現亮眼。
他提到三個字:一是“潮”。今年前八個月,香港新股集資總額約1350億港元,同比增長近六倍,排名全球第一,其中新經濟公司的集資額占比超過七成。目前還有約220家公司正在排隊上市,其中近一半屬于科技企業。二是“深”。除新股外,上市企業再融資活動也非常活躍。今年至八月底,它們的再融資額約3600億港元,同比增長超過一倍,規模是同期新股集資額的兩倍以上。這說明香港市場不僅是對新股很熱烈,對企業上市后的再融資也同樣捧場。三是“甜”。港股繼去年上升18%,今年以來累計上升30%。日均成交額約2500億元,同比增長1.3倍。值得一提的是,參與自去年九月以來這一波港股上漲的資金,香港和內地資金與國際資金各占比約一半。這些數據印證了香港作為全球資金配置關鍵節點的功能正在持續強化,也反映了國際投資者對香港市場的信心。第二,市場結構深刻轉型,新經濟已成為發展的核心動力。事實上,科技與金融已成為香港經濟增長的兩大驅動力,這一點已清晰反映在港股的結構上。目前,新經濟公司數目占在港上市公司約15%,但它們占港股總市值約28%,貢獻了30%的交投額;與五年前相比,交投額的占比上升了八個百分點。這些都顯示新經濟板塊已成為市場流動性的重要支撐。其中,生物科技領域的發展尤其活躍。自2018年上市制度改革以來,生物科技企業在香港融資超過2300億港元,香港成為亞洲第一、全球第二的生物科技融資中心。恒生生物科技指數今年以來也累計上升超過80%。可以說,香港股票市場的內涵正緊密對接全球價值鏈的最前沿。第三,人工智能正重塑全球經濟,香港具備戰略優勢,并積極參與其中。在人工智能引領的新一輪科技變革中,香港憑借“一國兩制”下的獨特制度優勢,在科技創新、應用實踐和跨區域協作等方面占據戰略位置。特區政府近年已投入超過2500億港元推動創科發展,重點布局人工智能、生物科技、金融科技、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全力支持前沿技術的研發與應用。科學園和數碼港等創新園區已匯聚超過4700家創科企業,培育和支持約20家獨角獸,其中還有很多“小巨人”正在追趕成長。香港正在積極構建跨領域協同創新生態,通過金融與科技的深度結合,不僅提升金融服務效能,更為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注入新動能。總的來說,香港的策略是:既保持傳統優勢,又主動擁抱創科變革;既積極服務國家戰略,又聯通全球市場。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內涵將越來越豐富。
劉成:香港金融市場大有可為,中資券商已成“主力軍”
中信建投證券董事長劉成在致辭中提到“三個大有可為”,他認為香港金融市場獨特的優勢難以復制,而中資券商在港已從過去的“參與者”成長為“主力軍”。
一是香港金融市場大有可為。
依托中國內地穩固的全產業鏈優勢和前沿科技領域的突破,以及自身健全的法治體系和全球化的經營環境,香港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定位不僅不可取代,并且在新的形勢下得到鞏固和深化。
在政策支持和科技突破的催化下,香港的資本市場從去年至今展現出了昂揚向上的態勢。今年上半年,香港IPO募資額躍居全球首位,恒生指數展現出強勁增長勢頭,體現了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強大實力和勃勃生機。根據香港證監會公布的數據,受惠于強勁的資金流入、金融創新及持續壯大的人才庫,香港作為國際資產及財富管理樞紐的影響力正節節攀升,香港2024年管理資產總值增長13%,凈資金流入增長81%。
面向未來,香港通過強化內地與全球的鏈接,鞏固和增強“超級聯系人”和“超級增值人”的獨特角色定位,仍然有著巨大的潛力可以挖掘。劉成表示,相信這種獨特的優勢和作用是難以復制的,香港金融市場的地位和作用必將在新的形勢下進一步強化。
二是中資券商在香港大有可為。
依托“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中資券商在香港市場已從“參與者”成長為香港金融市場的“主力軍”。憑借對內地政策與產業邏輯的深刻理解,對香港市場規則的精準把握,對雙向投資需求的精準匹配,中資券商在跨境投融資、財富管理、投行業務等領域持續發力。從助力中概股回流、支持港股IPO,到服務“中資出海”企業的全球化布局,中資券商正以香江為支點,撬動內地與國際市場的深度融合,在香港金融舞臺上書寫“中資力量”的新篇章,為香港金融市場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在港中資券商在“一國兩制”制度優勢和不斷完善擴充的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機制下,能充分助力香港發揮在金融領域領先的輻射力和綜合競爭力。秉持“以客戶為中心”原則,豐富各業務條線產品貨架,滿足客戶多元化資產管理需求,以買方思維與資產配置為導向,協助客戶做好中長期財富配置,拓寬客戶財產性收入渠道。中資券商要發揮資本市場專業優勢,更好服務實體經濟;著重強化對科技創新、綠色產業、民營企業等重大戰略、重點領域的資源配套與金融支持,推動形成“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注入更多金融“活水”。
三是中信建投“出海”大有可為。
據他介紹,作為在香港設有全資子公司的中資券商,中信建投證券已成立20周年,中國建投國際也走過十三個年頭。
劉成表示,面對國際金融市場的風起云涌,中信建投始終錨定“打造國際一流投行”建設目標,將國際化布局作為重要戰略方向,積極做大做強香港業務,謀深謀實國際化布局。
責編:楊喻程
排版:劉珺宇
校對:趙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