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券商批量“甩賣”資產。
近日,西南證券(600369.SH)在重慶聯合產權交易所集中掛牌一批資產轉讓項目。界面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發現,此次掛牌項目數量約70個,涵蓋車位、房產及機動車,轉讓底價合計約487.82萬元,而這一系列資產處置動作,均與此前公司涉及的多起債券違約案件執行工作直接相關。
從此次掛牌資產的具體構成來看,車位是絕對主力。西南證券此次共推出68個車位轉讓項目,全部位于正源橡園小區,單個車位轉讓底價統一為2.1萬元。為規范交易,轉讓公告明確限制受讓資格:僅限該小區業主參與,且需憑房屋產權證報名,每個產權證僅能對應購買一個車位。
除車位外,掛牌資產還包括2處房產與3輛奧迪牌小轎車。其中,房產項目分別位于安徽省亳州與遼寧省大連:亳州外經鉆石廣場房產面積122.66平方米,轉讓底價104.26萬元;大連城潤萬家房產面積達666.15平方米,轉讓底價233.15萬元,是此次掛牌資產中單價最高的單項標的。3輛機動車則分別歸屬北京、上海、深圳三地,轉讓底價依次為2.65萬元、2.36萬元、2.6萬元。
從掛牌期限來看,3輛機動車的掛牌時間為9月10日至17日,其余車位、房產項目的掛牌期限則為9月12日至25日,不同類型資產的處置周期略有差異。
界面新聞查詢發現,此次西南證券掛牌處置的資產,包括開發商重慶潤豐源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慶潤豐源”),為正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正源地產”)的全資子公司。該公司因債券違約被西南證券提起訴訟,此次集中轉讓正是相關案件進入執行階段后的后續動作。
西南證券相關人士表示,上述處置資產確為西南證券金債資管產品項下兩個違約債券在訴訟執行階段的抵債資產,實際所有人為西南證券發行的資管產品,非西南證券自有產權。
回溯案件背景,2019年正源地產爆發債務危機,旗下公司債出現違約,導致西南證券5只資管產品“踩雷”。2021年,西南證券受資管計劃委托人委托,向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2022年一審判決結果顯示,正源地產需向西南證券支付債券本金、利息合計約5.46億元,并承擔逾期利息及違約金;同時明確西南證券對重慶潤豐源、大連海匯等4家公司的相關抵押物享有抵押權,可就抵押物折價、拍賣或變賣所得價款優先受償。2023年5月,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對部分案件出具判決,維持一審結果。
截2025年半年報披露,該案件已進入執行階段,西南證券累計收回現金約4978.51萬元,另通過以物抵債方式回收債權500.09萬元,兩類回收方式合計收回債權5478.6萬元,此次掛牌的正源橡園車位、大連房產正是抵押物處置的一部分。
此次掛牌處置的亳州外經鉆石廣場房產,其開發商為安徽省外經建設集團亳州德盛置業有限公司,該公司是安徽省華安外經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安徽外經建設集團")的全資子公司,而這一資產處置則關聯安徽外經建設集團的債券違約案件。
2019年,安徽外經建設集團同樣出現債券違約,西南證券2只資管產品因此“踩雷”。同年8月,西南證券受資管計劃委托人委托,向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2020年8月一審判決生效,安徽外經建設集團需向西南證券支付債券回售本金2億元、利息1160萬元及相應違約金,同年12月重慶高院維持原判。
后續安徽外經建設集團進入破產重整程序,西南證券于2021年完成債權申報。據該公司披露,2025年1月已通過以物抵債方式在破產重整程序中回收債權187.52萬元,此次掛牌的亳州房產即為該案件后續的抵押物處置標的。
今年以來,紅塔證券(601236.SH)、華西證券(002926.SH)、方正證券(601901.SH)等多家券商相繼加入資產處置行列,通過掛牌轉讓閑置房產、車位等資產盤活存量,部分處置項目還實現了顯著增值,“聚焦核心業務、優化資產結構”成為行業共識。
8月28日,紅塔證券接連披露資產處置計劃,擬通過產權交易中心掛牌轉讓6處房屋,分別位于昆明、上海、深圳三地。經重新評估,這部分房產價值達2.63億元,較賬面凈值增值802.17%,若轉讓順利,預計可實現1.87億元利潤總額。
事實上,紅塔證券此前已有類似動作,去年3月29日其曾公告稱,擬處置成立時股東作價入股的6處房屋,截至2023年12月31日評估基準日,該批房產賬面凈值3614.89萬元,評估價值達2.84億元(含增值稅),增值率684.47%,同樣瞄準閑置資產盤活。
同日,華西證券也發布公告,公司董事會已審議通過“申請處置河北涿州房產”的議案,成為又一家推進房產處置的券商。值得注意的是,華西證券在房產資產運營上并非僅靠“賣”,今年7月3日,該公司已將總部辦公樓B區項目對外出租,租賃期限長達12年,租金合計3.59億元,通過租賃模式實現了房產資產的穩定收益轉化,探索出“處置+出租”并行的資產運營路徑。
更早之前,方正證券與國聯民生(601456.SH)(曾用名:國聯證券)也有房產轉讓動作。2月17日晚間,方正證券宣布以7.3億元成交價格出售部分旗下房產,買賣雙方已于今年1月27日簽署《房屋買賣合同》,買方將以分期付款方式支付價款。
同日,國聯民生在公開平臺掛牌轉讓持有的桂林市秀峰區濱江路16號可高?漓江1號商務辦公樓10套房產及2個地下使用權車位,轉讓底價475.35萬元。回溯來看,國聯民生在2023年11月就曾掛牌轉讓位于無錫市的19套商業房地產,轉讓底價530.52萬元,多次通過資產處置優化存量。
“券商積極轉讓旗下閑置房產,有助于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優化自身資產結構、增強資金流動性,更好控制風險水平。”深圳市前海排排網基金銷售有限責任公司研究員卜益力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
新智派新質生產力會客廳聯合創始發起人袁帥告訴界面新聞,“券商長期持有閑置房產、車位等資產,不僅占用大量資金,還可能因維護、管理等產生額外成本。通過掛牌轉讓這些資產,能夠將沉淀的資金釋放出來,使其流向更具生產效率和盈利潛力的業務領域,如投行業務、資管業務等。”
他進一步表示,市場行情的快速好轉可能會使券商放緩資產處置的步伐,將更多精力投入到市場業務中。此外,如果券商在資產處置過程中遇到困難,如資產估值偏低、轉讓周期過長等問題,也可能會影響其資產處置的積極性。但綜合考慮目前的市場環境和行業發展趨勢,券商處置資產在近兩年內仍將是較為普遍的現象,成為行業優化資產結構、提升競爭力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