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用Air重構產品線 市場表現仍面臨挑戰
      來源:中國經營報作者:陳佳嵐2025-09-15 14:08

      北京時間9月10日凌晨1點,蘋果秋季發布會揭幕,iPhone17系列如期亮相。

      此次,蘋果推出了四款新iPhone,分別是iPhone17、iPhone17Pro、iPhone17ProMax和iPhoneAir,以及三款AppleWatch和一款Air-PodsPro3無線藍牙耳機,其中,iPhone17系列無疑是外界關注的焦點,在芯片、影像、屏幕刷新率升級方面帶來亮點。此外,今年iPhone17系列的產品線調整也是關注焦點,蘋果將之前的Plus版本刪除,取而代之的是主打輕薄的Air,厚度僅5.6毫米,旨在以輕薄差異化賣點吸引新用戶。為達成超薄效果,iPhoneAir還用eSIM技術取代了傳統卡槽。

      在“小屏和大屏”接連失利的背景下,iPhoneAir被寄予厚望。摩根大通分析師薩米克·查特吉(SamikChatterjee)表示,蘋果押注新款輕薄機型iPhoneAir,有望為原本的“平淡周期”注入一定的樂觀預期。

      不過《中國經營報》記者亦留意到,iPhoneAir也存在電池和攝像頭方面的妥協,可能削弱其基礎款的競爭力。與此同時,該版本在國內想要大規模落地也有挑戰,目前國內僅中國聯通一家支持eSIM,激活流程煩瑣。

      超薄設計成為換機新動力?

      iPhoneAir標志著蘋果策略的轉向,取代Plus系列,將輕薄提升為高端屬性。

      此前,蘋果iPhone的型號主要可分為數字基礎款、Pro/ProMax、Plus、SE和mini等。其中,數字基礎款、Pro和ProMax一直是iPhone的銷量主力,相比而言,iPhone16Plus和iPhone16e的銷量就非常一般了。

      iPhonemini和iPhonePlus是iPhone系列中端產品的嘗試,不過市場表現均未達預期。既不是成本領先的入門機型,也不是真正的旗艦產品。這也導致在更關注尺寸和性價比平衡的中國和印度市場難以形成規模化。

      根據Omdia分享的數據,自2020年以來,mini和Plus機型每年的出貨量一直占全球iPhone出貨量比例不超過8%。

      不過,此次發布的iPhoneAir似乎也被外界寄予一定期望。

      “iPhoneAir標志著蘋果策略的轉向,取代Plus系列,將輕薄提升為高端屬性,蘋果可以逐步淘汰銷量最弱的機型,同時強化其產品線演進策略。”Omdia(原Canalys)研究經理周樂軒對記者表示,從產品組合管理的角度來看,iPhoneAir可以發揮三個關鍵功能:一是作為戰略試驗田,超薄設計需要的高成本工程、生產和材料投入,可形成競爭壁壘,同時為蘋果未來超高端折疊屏iPhone積累技術與用戶反饋;二是支撐高端產品矩陣,iPhoneAir定位為高端Pro系列的補充,而非走量的平價旗艦,強化蘋果高端品牌形象并提供差異化選擇;三是優化利潤結構,iPhoneAir占據了中價位段,平衡了銷量與盈利能力,能夠同時捕獲發達市場和新興市場的需求。

      發布會后,Omdia分析師鐘曉磊對記者表示,Omdia預估iPhoneAir首年全球出貨在1000萬臺左右,將比去年iPhone16Plus出貨量高一些,對比來看,iPhone16Plus首年出貨約在500多萬臺。

      Forrester首席分析師DipanjanChatterjee表示,蘋果在機身設計上已多年未有重大突破,此次“Air”的推出或將成為刺激iPhone14、iPhone15用戶換機的關鍵因素。

      盡管設計吸睛,但記者也留意到部分機構對iPhoneAir的市場前景仍持保留態度。TrendForce集邦咨詢指出,iPhoneAir標志著蘋果正式開辟輕薄型旗艦機的新戰局,但由于電池容量壓縮、相機配置簡化,可能無法滿足重度用戶對續航和影像的需求。其初期出貨占比或與Plus系列相當,銷售表現仍需觀察。高盛亦認為,雖然輕薄設計有吸引力,但電池和攝像頭方面的妥協可能削弱其相對基礎款的競爭力。

      國行eSIM版已啟動?

      目前手機上的eSIM還不能正式商用,仍處于計劃商用試驗階段。

      值得注意的是,iPhoneAir全面轉向eSIM設計后,國行版本能否順利支持eSIM功能是關注焦點。

      9月10日上午,蘋果中國官網顯示,iPhoneAir僅可通過eSIM激活,在中國內地,目前僅有中國聯通為該產品提供eSIM支持,激活eSIM,需前往中國聯通線下營業廳進行所需的身份證件核驗。

      據悉,iPhoneAir9月12日晚8點接受預購,9月19日發售。這也意味著,首批拿到iPhoneAir的用戶也要等到9月19日。

      9月10日上午,記者以消費者身份致電蘋果官方客服。對方表示,中國聯通開放了eSIM服務,但仍需消費者前往當地中國聯通運營商確認能否開通使用。

      記者隨后致電中國聯通客服方面,相關客服人員表示:“中國聯通已在可穿戴、互聯網筆記本電腦和平板上開展了eSIM運營服務,并計劃在具備條件時啟動eSIM手機運營服務商用試驗,如有要求,我這邊可以幫您登記下來,等待有聯通官方正式消息之后,會第一時間聯系您。”

      這也意味著,目前手機上的eS-IM還不能正式商用,仍處于計劃商用試驗階段。用戶暫時還無法像使用智能手表一樣方便地在手機上開通eSIM,還需等待聯通運營商通知。

      談及中國消費者對iPhoneAir帶來的反響預計,IDC研究經理郭天翔認為,iPhoneAir的超薄設計僅能吸引一小部分早期嘗鮮者。由于其在電池續航和相機性能上作出了妥協,再加上目前只有中國聯通一家運營商支持eS-IM,且需要線下激活,該機型很難打動中國主流消費者。

      Omdia首席分析師楊光亦表示,蘋果已明確中國聯通目前為iPhoneAir國內唯一合作運營商,這意味著消費者若想使用該機型,需辦理聯通卡號以獲取eSIM服務。聯通在國內三大運營商中市場份額相對較小,大量非聯通用戶若想入手iPhoneAir,需到聯通營業廳辦理新號碼,這一操作比較煩瑣,可能會影響用戶的購買意愿,成為新機在華推廣的一個主要障礙。

      不過,楊光預計,移動和電信后續也會逐漸跟進eSIM在手機上的服務,只是可能需要一些時間。

      針對蘋果發布僅支持eSIM的iPhoneAir,記者亦留意到,中國電信相關人士亦回應稱,中國電信eSIM手機業務已全面準備就緒,預計近期獲得工信部商用試驗正式批復后,將很快向用戶開放包括iPhone17在內的eSIM手機業務辦理服務,具體開放時間敬請關注。

      鐘曉磊對記者表示,iPhoneAir的發布有利于推動eSIM在全球的推廣落地,對于歐美用戶而言,由于較早普及,相對來說推廣阻力會少一些,而國內還需要觀察實體SIM卡轉eSIM的進程。

      值得留意的是,截至發稿,蘋果中國官網顯示,iPhoneAir的發售時間從原定的“9月19日”變成了“發售信息后續更新”。對此,蘋果在一份聲明中回應“我們正與監管機構緊密合作,力爭盡快在中國推出。我們也將在獲批后第一時間啟動iPhoneAir的發售。”

      蘋果AI在華何時落地?

      在對手紛紛推出深度集成且符合中國市場需求的AI功能之際,蘋果在AI功能方面的滯后正成為其在華發展的一大挑戰。

      值得注意的是,國行版iPhone17系列依然不支持AppleIntelligence,蘋果也未在這場發布會中提供蘋果AI在中國落地的實質性更新。

      目前,安卓陣營在AI領域動作頻頻。如華為、榮耀、vivo等廠商不僅落地自身大模型,還接入DeepSeek大模型,讓智能手機邁向AI助手新時代。

      反觀蘋果,盡管全球AI手機普及迅速,其在AI功能的推進上相對保守。Omdia數據顯示,在中國市場,盡管蘋果在具備AI能力的智能手機細分市場占據約40%的份額,但由于缺乏原生AI功能,用戶紛紛轉向第三方應用,如豆包,AppStore下載量達1.01億次。如果不能加速部署AI技術,蘋果可能會被軟件整合程度更高的本土安卓品牌蠶食市場份額。

      郭天翔亦指出:“在本地競爭對手紛紛推出深度集成且符合中國市場需求的AI功能之際,蘋果在AI功能方面的滯后正成為其在華發展的一大挑戰。”

      根據蘋果發布的截至6月29日的2025財年第三財季財報(相當于2025年第二季度財報),大中華區營收達到153.69億美元,相比2024財年同期的147.28億美元,同比增長4.35%。扭轉了過去兩個季度分別下滑2%和11%的局面。

      盡管財報顯示蘋果該季度在大中華區的營收實現反彈,但其在中國市場的出貨壓力也難掩。

      據IDC數據,第二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同比下降4.1%,前五名廠商依次為華為、vivo、OP-PO、小米和蘋果。華為時隔四年重奪市場榜首,出貨量市場份額達到18.1%。蘋果出貨量則同比下降1.3%,市場占有率居于中國市場前五的末位。在“國補”以及“6·18”大促下,iPhone16系列開啟史上最大幅度降價。為了刺激市場,蘋果在中國市場已多次啟動了降價促銷。

      截至目前,中國智能手機高端市場的競爭格局已趨于蘋果守、華為攻、國產多點突圍的膠著狀態,新一代iPhone能否帶動蘋果在中國市場的表現仍待時間檢驗。

      責任編輯: 胡青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久久妇女高潮几次MBA| 一本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久久久| 国产Av激情久久无码天堂| 波多野结衣久久高清免费|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影院网站| 国产精品伦理久久久久久|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无卡顿| 久久精品成人免费观看97|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 人妻无码久久精品| 久久精品国1国二国三| 亚洲七久久之综合七久久| 久久天堂AV综合合色蜜桃网 |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久| 伊人久久中文大香线蕉综合| 97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呻吟久久久久久久92| 香蕉久久丫精品忘忧草产品| 久久91亚洲人成电影网站| 性欧美大战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日韩乱码久久久久久|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avapp| 久久精品国产成人| 国产成年无码久久久久毛片| 亚洲香蕉网久久综合影视| 精品久久久久不卡无毒|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久久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 久久人做人爽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国产精品亚洲一区|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精品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色综久久天天综合绕视看|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久久精品| 欧美日韩久久久精品A片| 久久久久久精品久久久| 麻豆久久婷婷五月综合国产| 久久久久久99av无码免费网站|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午夜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