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期貨公司資管業務持續發力,轉型發展效果顯現,業務規模顯著提升。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7月底,期貨公司及其資管子公司私募資管產品規模合計3839.7億元,占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管產品總規模的3.08%。這一數據較2024年年底的3143.18億元增長696.52億元。
另外,從存續的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管產品類型來看,截至2025年7月底,期貨和衍生品類產品數量為1730只,占比為4.58%;產品規模合計1301.92億元,規模占比1.04%。與2024年年底相比,今年前7個月期貨和衍生品類產品數量增加364只,規模增長293.88億元,分別增長約26%和29%。
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的統計,截至今年7月,期貨公司及其資管子公司平均管理私募資管產品規模為40.42億元,管理規模中位數為3.31億元。2024年年底,期貨公司及其資管子公司平均管理私募資管產品規模為28.57億元,管理規模中位數為2.49億元。對比來看,期貨公司及其資管子公司管理的私募資管產品平均規模顯著提升。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自今年1月17日《期貨經營機構資產管理業務備案管理規則》正式實施以來,期貨公司資管業務展業門檻提高。中國期貨業協會公布的期貨公司資產管理業務備案信息顯示,截至6月27日,開展資管業務的期貨公司數量為94家,相較今年1月的110家,已減少16家。
“近年來,CTA(Commodity Trading Advisors,商品交易顧問)策略憑借其穩健的收益,以及與股票、債券市場的低相關性,逐漸成為備受關注的投資策略之一,在資產配置中的地位持續提升,成為投資者分散風險、優化組合的重要工具,贏得了更多投資者的青睞。”瑞達期貨基金經理王駿翔告訴期貨日報記者,隨著經濟改善預期增強,疊加權益市場估值優勢顯現,債券市場在經歷了多年牛市行情后進入調整階段,固定收益類產品收益持續走低。CTA策略兼具對沖風險和資產配置的功能,逐漸從“可選配置”變為“標配”。
據介紹,瑞達期貨堅持投研賦能與主動管理,持續深耕期貨及衍生品類資管產品,已形成多個具有市場影響力的CTA類系列產品。截至2025年6月末,該公司資產管理權益規模較2024年年末增長36.5%。其中,CTA產品規模較去年增加逾40%,“固收+”等混合類產品規模較去年有所下降。
面對市場情況變化,中信期貨研發出多種衍生品相關投資策略。“我們觀察到黃金在降息周期和去美元化進程中的長期機會,推出了‘固收+黃金期權’的衍生品策略,其攻守兼備的特點可以讓客戶更好地參與貴金屬投資。針對傳統主觀CTA策略波動較大的特征,我們創造性地引入了期權思維優化模式,較好地控制了波動率,提升了客戶持有體驗。機構客戶配置股票、債券卻苦于波動太大,我們運用期貨/ETF復制領口期權,起到了降低波動的作用,解決了機構客戶資產管理的痛點。”中信期貨相關負責人介紹。
據記者了解,近年來,中信期貨資產管理中心突出期貨資管特色,憑借平臺研究優勢和產品設計、量化投研能力,研發出結構新穎、以商品及衍生品策略為特色的“固收+”系列產品,為投資者提供更加豐富的資產配置選擇,在豐富產品矩陣、填補市場空白的同時,探索出期貨公司資管業務的差異化發展路徑,有效實現了“小眾策略大眾化”,成為新的規模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