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至13日,中國細胞與基因治療大會(CSGCT)在北京海淀區舉行。大會在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政府的指導下,由中關村科學城管委會與CSGCT中國細胞與基因治療聯盟共同主辦,HIEA醫療創新生態聯盟、動脈網承辦。
“近三年來北京獲批上市的醫療器械產品數量居全國的首位。2024年醫藥健康產業規模達到了1.06萬億元,同比增長8.7%,成為全國首個醫藥健康產業破萬億的城市。”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二級巡視員湯健在會上表示,“相信在市區聯動的加持下,北京市CGT產業一定能夠取得令人矚目的成果。”
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區長崔瑛指出,海淀依托區域內清華、北大等37所高等院校,以及北醫三院、北大腫瘤醫院等57家二級以上醫院在CGT領域的深厚積淀,形成創新研發與臨床資源交匯的“人才高地”。同時,聚集了百圖生科、藝妙神州等一批致力于細胞與基因治療藥物研發的創新型企業,為CGT等前沿領域提供了持續的創新動能。海淀將以政策開放、數據開放、空間開放、機制開放與各界攜手共進,共同推動我國CGT產業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
“作為制度創新先行先試區,海淀區在強化原始創新策源功能、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的同時,全力推動CGT產業全鏈條發展”,中關村科學城管委會產業促進三處副處長袁學勤介紹道,政策層面,發布行動計劃與若干措施,為產業發展錨定方向。空間上,釋放專業CGT產業聚集區,為企業提供優質發展載體。服務方面,培育全球未來醫藥健康產業孵化平臺,設立北京藥品醫療器械創新服務站(海淀站),提供一站式服務。此外,積極開放醫療應用場景,促進醫企深度合作。更值得一提的是,建設全國首個醫藥健康可信數據空間,整合多元數據,為產業創新注入強勁動力,助力CGT產業邁向新高度。
會議首日,中國細胞與基因治療聯盟宣告成立,由美國ASGCT的創始人之一Mark Kay教授共同創立,未來將保持密切合作,搭建集科學研究、溝通協作于一體的國際化平臺,助力細胞與基因治療領域實現更廣泛的國際合作與資源共享。
會上發布《中國細胞與基因治療產業發展及監管政策解讀藍皮書》,為CGT產業與監管的深度對話搭建權威橋梁。
同時,搭建全球未來醫藥健康產業孵化平臺,依托中關村前孵化創新中心,全面升級建設數據底座、技術平臺與保障機制,推動CGT、多組學和精準醫療、腦機接口、AI醫療四個核心技術領域的發展,為北京打造世界領先的未來產業策源高地注入強勁動力,助推細胞與基因治療技術在海淀這片創新熱土上實現跨越式發展。
會上,AskBio創始人R. Jude Samulski、ASGCT創始成員Mark Kay等國際專家分別就全球CGT機遇與挑戰、國際協作等話題展開討論。“中國CGT的生態實踐與全球競爭力構建”圓桌討論中,博鰲樂城管理局局長傅晟、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李寧、信念醫藥董事長肖嘯等嘉賓展開深度對話,共謀中國CGT全球發展新策略。
大會特設兩場項目路演,分為基因治療、核酸藥物、基因編輯類,以及免疫細胞治療與干細胞治療類,為創新企業與國際資本搭建高效對接通道。禮來亞洲基金、君聯資本等多家知名投資機構參與對接,助力企業拓展融資渠道、加速國際化布局。
CSGCT大會作為中國細胞與基因治療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國際會議之一,致力于推動基礎研究、技術研發、臨床試驗、產業轉化與全球合作的全鏈條協同。CSGCT將持續構建開放、權威、高效的全球對話機制,助力中國細胞與基因治療產業深度參與全球創新與標準制定,為推動人類健康事業發展貢獻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