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產業是推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力量,是建設制造強國的重要支撐,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當前,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加劇,沖擊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國內經濟回升向好基礎還不穩固,有效需求不足、市場無序競爭等問題挑戰仍然存在,行業穩增長任務依然艱巨。
為此,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門印發《汽車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簡稱《方案》)。《方案》提出,將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擴大國內消費,提升供給質量,優化發展環境,深化國際合作,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為國民經濟持續回升向好貢獻積極力量。
2025年新能源車銷量目標1550萬輛
《方案》提出,2025年,力爭實現全年汽車銷量3230萬輛左右,同比增長約3%,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1550萬輛左右,同比增長約20%;汽車出口保持穩定增長;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左右。2026年,行業運行保持穩中向好發展態勢,產業規模和質量效益進一步提升。
為此,《方案》表示,將加快新能源汽車全面市場化拓展。加力推進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推動25個試點城市新增推廣城市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領域新能源汽車70萬輛以上。持續組織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和縣域充換電設施補短板試點,提升鄉村居民用車電動化水平。積極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推動中遠途、中重型燃料電池商用車規模化應用。制定促進換電模式發展指導意見,滿足市場多樣化需求。深化新能源車險改革,優化商業車險基準費率。落實好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車船稅減免優惠政策,保障平穩有序過渡。
同時,進一步加大力度促進汽車消費。貫徹落實《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于2025年加力擴圍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通知》等文件要求,支持汽車以舊換新、新能源城市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促進汽車梯次消費、更新消費。開展汽車流通消費改革試點,拓展汽車改裝、租賃、賽事及房車露營等后市場消費。鼓勵汽車限購地區優化限購政策,逐步實現從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落實二手車銷售“反向開票”、異地交易登記等便利化措施,探索建立線上交易管理制度,加強汽車領域信息共享開放,提升二手車信息查詢平臺準確性和權威性,促進二手車高效流通。
此外,推動智能網聯技術產業化應用。深入開展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加快網聯基礎設施和云控平臺建設,鼓勵汽車前裝V2X、5G等高性能通信模塊,加快推進北斗系統規模化應用,促進物流、環衛、出行服務等多場景應用,鼓勵重點地區逐步拓展跨區域協同應用。推進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有條件批準L3級車型生產準入,推動道路交通安全、保險等法律法規完善。支持汽車、信息通信、交通等行業企業以數據為紐帶探索新型商業模式,加快多元化價值鏈培育。
進一步規范汽車產業競爭秩序
《方案》提出,進一步規范汽車產業競爭秩序。落實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堅持遠近結合、綜合施策,切實規范產業競爭秩序。加強成本調查和價格監測,強化產品生產一致性監督檢查,督促重點車企落實好支付賬期承諾。發揮“重點車企踐行賬期承諾問題(建議)反映窗口”作用,受理供應商相關問題反映并協調推動解決,指導行業機構制定整車企業供應商賬款支付規范。開展汽車行業網絡亂象專項整治,規范行業數據信息發布,依法打擊虛假宣傳、商業詆毀等行為,堅決維護健康有序、風清氣正的市場環境。
同時,加強報廢和回收利用管理。嚴格執行機動車強制報廢標準規定和車輛安全環保檢驗標準,依法依規淘汰符合強制報廢標準的老舊汽車。健全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加強關鍵礦產資源循環利用,提升可再生資源應用比例,推動形成“精細化拆解+回用件高效流通”的發展模式。
此外,《方案》還提出,將優化行業管理政策。推進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和產品準入管理改革,結合新技術發展修訂準入審查技術要求,制定新能源汽車產品同一型式判定技術條件,編制汽車數據出境安全指引政策文件,開展產品自我檢驗、貨車產品上裝委托加裝管理。研究推動汽車生產企業集團化管理,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支持龍頭企業做優做強。加強搭載組合駕駛輔助功能智能網聯汽車管理,規范汽車企業OTA升級活動。推動加快《機動車生產準入管理條例》立法,完善企業退出機制。
責編:葉舒筠
校對:趙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