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間,法治護航經濟發展的效能顯著提升。通過專項治理涉企執法,依法平等保護市場主體,法治持續優化營商環境,進而激發市場內生動力。
12日,國新辦召開“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四五”時期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有關情況,中央政法委秘書長訚柏在發布會上表示,“十四五”期間,法治中國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歷史性成就,為書寫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新篇章提供了有力保障。
立法是實行法治的重要前提?!笆奈濉逼陂g,我國以高質量立法保障高質量發展,取得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成果。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沈春耀介紹,五年來立法工作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法、能源法、增值稅法、關稅法、印花稅法、海南自由貿易港法、鄉村振興促進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糧食安全保障法、期貨和衍生品法,修改公司法、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審計法、統計法、會計法、種子法、畜牧法、安全生產法、礦產資源法、科學技術進步法、反洗錢法等。
人民法院則發揮審判職能作用,為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提供司法保障?!笆奈濉逼陂g,全國法院累計受理案件18974.5萬件。面對案件總量大、社會利益訴求多元、定分止爭困難的大背景,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二級大法官賀小榮表示,人民法院努力以高質量審判服務高質量發展。
具體而言,著力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助推法治經濟建設。適應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東北全面振興、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等重大戰略實施,完善精準服務的司法政策措施。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貫徹落實民營經濟促進法,依法平等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司法,出臺支持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導意見。
人民法院還發揮破產審判的出清和挽救功能,以最大限度激發市場活力。其間,審結知識產權案件234萬件,保護創新、規制濫權,為創新、創造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加強涉外和海事審判,高標準建設國際商事法庭,加強外商投資司法保護,依法維護“走出去”企業的合法權益。
法治對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也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在此前9月8日舉行的“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司法部部長賀榮指出,司法部持續加強法律法規制度供給和行政執法監督,以法治助力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
賀榮特別提及了社會廣泛關注的規范涉企行政執法專項行動,“根據國務院有關方案,我們緊盯企業和群眾反映強烈的執法突出問題開展集中糾治,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效”。
她介紹,一是亂收費、亂罰款、亂檢查、亂查封和違規異地執法、趨利性執法等問題得到有效糾治。以行政檢查為例,各地通過數字賦能提高檢查質效,根據企業信用等情況實施分級分類監管,把該減的減下去、該管的管到位。今年1-8月,各地涉企行政檢查數量同比普遍下降30%以上,與此同時,發現問題率平均提高16個百分點。行政檢查的次數下降了,但發現問題率提高了,這表明行政檢查的精準度和質效大幅提升。
二是專項行動堅持嚴格依法,堅守法治原則,該嚴則嚴、當寬則寬。今年以來,查糾執法突出問題相關案件4.7萬件。這里需要強調的是,規范行政執法,規范的是亂執法、濫執法,不是不執法,也不是執法越寬越好。對食品藥品、安全生產等與群眾生命健康、財產安全密切相關的領域,要堅持最嚴的標準和要求,依法檢查,執法到位,堅決防止監管漏洞和安全隱患。今年1-8月,有關部門依法查辦重點領域違法行為、糾治執法不作為案件4400多件,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的理念進一步強化。
“十四五”期間,在執法層面,公安部也在不斷深化執法規范化建設。公安部副部長楊維林介紹,公安法律制度更加健全。推動制定修訂《反電信網絡詐騙法》《治安管理處罰法》《公共安全視頻圖像信息系統管理條例》等法律23件、行政法規19件;圍繞打擊跨境賭博、“機鬧”、網絡謠言、網絡暴力等違法犯罪行為,會同最高檢、最高法等部門,出臺了一系列執法指導意見。
同時,執法監督管理也更加嚴密。“深入開展規范涉企執法專項行動,截至目前,已查糾刑事執法突出問題4.9萬個,助力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楊維林提出。
據中央政法委秘書長訚柏介紹,目前,有關方面正在起草新一輪法治中國建設規劃,研究下一步法治建設的主要任務措施。“我們將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推動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