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些省份陸續公開了2024年當地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工作報告(下稱“審計報告”),在肯定政府投資基金對經濟社會事業發揮引導促進作用的同時,也指出一些政府投資基金去年存在的問題,其中之一就是資金閑置。
比如,湖北審計報告稱,因前期手續不到位等原因,14只基金長期閑置,涉及金額28.85億元。
河北審計報告指出,當地部分政府投資基金長期閑置,績效管理仍需加強。3支省級政府投資基金閑置比例較高,如2019年財政出資5000萬元要求設立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子基金,截至2024年底,該筆資金仍在相關單位滯留未發揮效益。
福建審計報告稱,基金整合效果有待加強,目前已整合的省級政府投資基金尚未開展投資,導致資金閑置。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曾告訴第一財經,政府投資基金雖然不以營利為目的,但國有資產屬性要求保值增值,管理人怕出錯擔責,不敢將資金投入處于種子期、初創期的創新創業領域。部分政府投資基金實際投資于成熟期等偏后期項目,或直接購買理財產品,甚至直接閑置,沒有達到促進創新創業企業、引導產業結構升級的政策目標。
此外,部分政府投資基金定位不清,投向存在問題。
江西審計報告稱,部分基金的投資項目支持方向與基金目標定位不完全相符,支持省內重點產業發展不足。
湖北審計報告指出,當地基金落實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服務創新創業政策有差距。12只基金未聚焦服務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16只基金未按協議約定支持省內產業發展。
河北審計報告稱,部分政府投資基金已運行多年,仍未明確投向領域,投資分散。科技投資引導子基金投資偏離投向1.43億元。
事實上,為了解決政府投資基金存在的一些問題,今年1月初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促進政府投資基金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明確基金定位,將其劃分為產業投資類基金和創業投資類基金兩類,實施差異化管理,并規范政府投資基金各類政府出資預算管理,如要求財政部門要結合基金投資進展和結余資金情況合理安排出資,防止資金閑置。
為了加強政府投資基金布局規劃和投向指導評價,7月底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政府投資基金布局規劃和投向工作指引(公開征求意見稿)》《加強政府投資基金投向指導評價管理辦法(公開征求意見稿)》。這些文件明確政府投資基金投向領域負面行為清單,比如設立政府投資基金不得以招商引資為目的;違規增加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等,并通過詳細的基金投向評價辦法及結果應用予以約束。
另外,針對此前審計發現的政府投資基金募資難問題,今年國務院放寬了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投向領域,其中就包括首次允許專項債資金投向政府投資基金。截至目前,已有北京、廣州、成都、江蘇、安徽、上海、寧波多地發行專項債用于相關政府投資基金。
為了落實上述《意見》,廣東、浙江、黑龍江、山西等地也出臺了當地政府投資基金新規,以構建更加科學高效的政府投資基金管理體系,促進政府投資基金高質量發展,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羅志恒認為,政府投資基金的核心問題在于政府與市場邊界不清,最大的矛盾在于其既有政策上的目標約束也有市場收益的訴求,使得政府投資基金在實際運作過程中存在資金募資困難、監管約束較多、市場化不足、缺乏專業人才、可投標的物缺乏、退出渠道不暢等諸多問題。政府解決以上問題的核心在于厘清政府與市場的邊界,回歸引導性、服務性政府角色,將基金運營中的市場問題交給市場解決。
所謂政府投資基金,是指由各級政府通過預算安排,以單獨出資或與社會資本共同出資設立,采用股權投資等市場化方式,引導社會各類資本投資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支持相關產業和領域發展的資金。
根據清科研究中心數據,截至2024年末,我國累計設立政府引導基金2178只,總目標規模約12.84萬億元,已認繳規模約7.70萬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