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周以來,A股市場呈現出“急跌、反彈”的震蕩格局。
9月9日A股出現回調,而9月10日則有所反彈,科技股成為主要影響因素,被市場稱為“易中天”的三只CPO(共封裝光學)概念股也出現反彈。
盡管多數指數收紅,但僅有2442只個股上漲,當日成交額也縮至2萬億元。
受訪人士認為,由于整體市場信心尚未完全恢復,今日反彈力度較為有限。板塊分化明顯,反映出資金的重新配置與博弈。當前,科技股存在交易擁擠、估值高企的問題,投資者需警惕資金抱團松動可能引發的波動。不過,市場不會出現系統性大幅回調再微漲的行情,而是正在為下一輪大幅上漲做準備。
科技股有所反彈
今日,滬指收漲0.13%報3812.22點,創業板指收漲1.27%報2904.27點,深證成指微紅。科創50漲逾1%,滬深300、上證50微紅,北證50微跌。
交投氛圍略有降溫,投資者態度更趨謹慎,日成交額縮至2萬億元,較上個交易日減少超過1500億元。不過,截至9月9日,滬深京兩融余額增至2.32萬億元。
個股收跌居多。具體來看,共計2442只個股收漲,漲停股63只;2769只個股收跌,跌停股5只。
科技股的表現對市場情緒產生了顯著影響。昨日科技股領跌,拖累創業板指數。不過,今日科技股有所反彈,通信板塊表現尤為突出,漲幅超過3%。其中,元道通信、二六三、三維通信、日海智能等個股漲停;電子、傳媒、社會服務板塊均表現不錯,國防軍工、計算機也漲近1%。
電子板塊反彈近2%,思泉新材、東山精密、工業富聯、景旺電子等8只個股漲停。寒武紀-U今日收漲3.66%至1273元/股。
電力設備、綜合、基礎化工、有色金屬、煤炭、鋼鐵等板塊下跌,但幅度較小。
英偉達概念漲逾6%,工業富聯、博杰股份、景旺電子漲停,英維克、當虹科技均漲逾7%。新型工業化、PCB、ChatGPT概念、算力概念、光通信模塊等均反彈。
CPO概念反彈超3%,被市場稱為“易中天”的三只個股表現不錯,中際旭創收漲7.16%報385元/股,新易盛收漲6.23%報334.95元/股,天孚通信收漲4.16%報174.91元/股。
牛市回調不必恐慌
近期A股市場呈現出“急跌、反彈、繼續回調、小幅反彈”的行情表現。如何理解這種波動較為頻繁的走勢?
明澤投資基金經理胡墨晗分析稱,當前市場的反彈行情主要源于前期調整后的技術性反彈需求,同時資金也在進行高低切換,逐步從估值偏高的板塊流向產業趨勢明確、估值相對合理的領域。
黑崎資本首席戰略官陳興表示,近期市場表現顯示出前期大漲之后,獲利盤的謹慎情緒以及市場的精準調控。他判斷,市場不會出現系統性大幅回調再微漲的行情,而是正在為下一輪大幅上漲做準備。
“今日A股出現小幅反彈,但板塊表現分化,這主要源于市場短期情緒修復與資金調倉的共同作用。”排排網財富研究員隋東指出,昨日市場大幅調整后,部分資金選擇低位布局,但由于整體市場信心尚未完全恢復,反彈力度較為有限。與此同時,板塊間的走勢差異也反映出資金在不同行業之間的重新配置與博弈。
“持續上漲后,市場需要消化前期漲幅。市場急跌后又顯著反彈,這也體現了在牛市行情中,回調并不會引起恐慌,資金趁回調買入的行為較為明顯。”中海外鉅融資產認為,在結構上,前期引領市場的芯片半導體有所降溫,而傳統優勢行業中的鋰電板塊接棒上漲,尤其是更具成長性的固態電池板塊表現突出。該機構仍看好股市的中長期向好趨勢,在牛市行情中,操作思路整體保持積極。短期來看,市場可能通過整體震蕩以及板塊切換來整固前期走勢。
當下如何持倉布局
在當前行情震蕩下,科技股仍是市場的主力,也影響著市場情緒。投資者該如何進行持倉布局呢?
“本輪調整主要源于科技板塊前期漲幅較大,交易結構擁擠,部分資金選擇獲利了結,對市場形成一定壓力。與此同時,低估值及具備政策預期的地產鏈和避險資產,如黃金板塊表現抗跌,顯示資金正在進行高低切換,尋求更安全的資產錨點。此外,近期政策端處于真空期,海外市場波動及匯率變化也對A股風險偏好產生抑制。”金信基金分析道,短期來看,市場或進入震蕩整固階段,以消化科技股的高估值和浮籌壓力。盡管市場出現短期震蕩和風格輪動,但整體交投活躍度仍然較高。在操作策略上,建議投資者更加注重持倉的性價比和業績確定性,可趁市場回調布局有產業政策支持及景氣度向上的細分領域,避免盲目追逐熱點。
“當下應注重持倉布局的合理性和風險控制。”陳興文表示,科技股作為市場熱點,雖有反彈,但幅度有限,這反映出市場對其短期泡沫的擔憂。投資者需正視科技股面臨的短期泡沫問題,避免盲目追高。長期持有優質科技股,可有效平滑短期波動,充分享受科技行業成長帶來的紅利。
對于后市,隋東預計A股短期內仍將延續震蕩回調格局。市場在前期連續上漲后積累了一定獲利了結壓力,疊加10日均線等技術阻力,資金觀望情緒濃厚。不過,從中長期來看,A股向好的基礎并未改變,持續大幅下跌的可能性較低。當前科技股存在交易擁擠、估值高企的問題,需警惕資金抱團松動可能引發的波動。
“后市指數出現單邊連續大跌的可能性較低,投資者無需對階段性調整過度擔憂。預計板塊分化仍將延續。”胡墨晗認為,當前的震蕩格局有利于消化前期獲利盤與估值壓力,并為后續上漲蓄積動能。中長期來看,市場螺旋式上行趨勢并未改變,中國股市仍具備健康且可持續的上升動力,政策預期偏暖與流動性整體平穩將繼續構成支撐。預計市場將在調整過程中逐步尋求新的平衡。特別是仍持有科技股的投資者,需高度重視部分科技股估值過高的風險。建議對科技股持倉進行細致甄別,剔除缺乏基本面支撐、純粹依賴概念炒作的個股,保留真正具備核心技術和成長性的優質標的,規避潛在風險。同時,考慮適當分散配置,未來港股有望迎來反彈,A股行情亦有望擴散,中盤股、低位藍籌股及周期股同樣可能存在機會。